阡陌交通,水畔稻田,树木丛生,一片祥和。
李东流看着那些在田中耕种的人们怡然自得的模样,颇为惊艳与好奇。
勿论天宫陨落日,亦或天道执掌时,他在人间从未见过如此恬淡的景象,不同于长安城中被佛经迷惑,每个人脸上所洋溢的竟然是真真切切的幸福和满足。
那小儿早已经没了踪影,李东流只得涉步前行。
田间耕种的农人,瞧见了少年,颇为好奇,扛着锄头来了身前,“敢为客从何处来?”
李东流颇感怪异,只得如实相告。
谁知这农人并未对小儿引领之事产生疑问,反而带着好奇的神色问说:“敢问仙长,这外头当真没了仙人么?”
“人间怨气冲破九霄,天道陨落,佛道皆亡,应是如此。”
“此相怪矣。若无天道,天地该如何轮回转动?若无佛道,人间何谈真善信仰?”农人发出的疑问,让李东流有些招架不住。
在这农人眼中,没了天道和佛道两门,这天下人间难道就不能够正常运行么?虽然,从陈玄都等人的口中也说过如此之话,可眼前儿却更加真实,毕竟言此语之人并非佛道两门之徒。
他虽说看不出此番桃园深处所蕴藏的门道,可每个人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气息分明得很,混沌不已,污浊与清冽同行,肩头善恶四火并存,并无异象。
这就奇怪了。
李东流无法回答农人的问语,却生了好奇之心,“敢问此地乃是何处?”
“偏安之地罢了,若客人想要问个明白,可去村中长者家中问询。”农人咧嘴一笑,竟恭恭敬敬朝着李东流行了一个道门礼仪。
这礼仪,并不常见,李东流也算行走天下有些时候,从未见过道门弟子正儿八经行过此礼,只在青羊宫的万千道藏中有所见闻,乃是上古道门礼节,早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废除,不再使用。
带着心中疑惑,李东流推手告辞,也颇为生疏的回了此礼,朝着村中走去。
刚行进几步,只见着一个老者,白须白眉,手执木杖,佝偻身躯,面带笑容,好似已经等候多时。
“来者是客,还望客人不要埋怨我等招待不周。”老者自称巴农氏,引人布桌,茶具粗点一应摆上,招呼着李东流这厢坐下。
少年望着自称巴农氏的老者,心中疑窦更是丛生,这老者看似普普通通,一身肉躯泥泞不堪,没有一丝一毫通灵俊秀之气感,却偏偏带给他一股强烈的危机感。
这种危机感很奇妙,奇妙到让少年难以捉摸,却又不得不忽视它的存在。
就好比,有的人如骄阳烈日,挥手间雄霸天下,天崩地裂。
可这老者,如春风化雨,一丝一毫都融入自然之内,无所求索,却宛若呼吸,无处不在。
这般的感觉,让少年不得不又谨慎了起来。
少年刚想张口,告知来此地的原由,却见巴农氏仿佛提前预支,手掌轻轻在额头前摆了摆,“客人心中疑问,老朽明白。你可是虽我那孙儿前来。”
说着,那捕鱼的小儿从一旁的屋子里跳了出来,瞧着李东流哈哈大笑,“爷爷,这仙人也没什么本事嘛,嘴上说不要,还不是乖乖地跟着孙儿我进来了。不过胆子也是忒大,竟然没有设下什么防备。”
此话一出,让李东流却是惊出了一身冷汗。
没有防备?
没瞧见我手中掐着法诀,胸口道旗准备破体而出么?
要么无知者无畏,要么有所依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