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以大同到京师的距离,火急公文一两天时间就可以到送到。
在北虏大军尚未撤退的情况下,大同巡抚和总兵官联名弹劾宣大总督的奏疏,关系到边镇安危,急需朝廷做出处置,以免局势突然恶化糜烂,就属于“六百里加急”公文了。
理论上,这样级别奏疏到京师后,无论是什么时间也必须直接送达皇帝手里。
哪怕宫门紧锁的深夜,也要将奏疏从门缝里送进宫,然后将皇帝叫醒了阅览。
不过自从阁权扩张,内阁大学士入直无逸殿后,奏疏往往都是大学士们先看到。
在这个深夜,三更天时候,首辅夏言已经早早安寝,大学士严嵩却还在勤奋的练习青词。
然后《参劾总督宣大军务秦德威四大罪状疏》就送到时,就落在了严嵩手里。
严阁老算了时间,估计嘉靖皇帝这个时候还没有就寝,便拿着奏疏继续等待。
又等到四更天,严嵩才拿起奏疏,慢慢的走向仁寿宫门,让太监叫起嘉靖皇帝看奏疏。
一个刚进入熟睡状态又被叫起来的人,情绪必然暴躁,更别说是嘉靖皇帝这种性格的人了。
然后又看到那样令人生气的奏疏,嘉靖皇帝立刻陷入了暴怒的状态。
很好,这一切都在严阁老的预判中,借皇帝的情绪去整人甚至杀人,这是历史上严阁老的拿手好戏。
随后嘉靖皇帝立刻传旨叫起了入直无逸殿的文武大臣,全部到仁寿宫前殿议事,就连礼部尚书张潮也被叫了过来。
在明亮的烛光下,嘉靖皇帝的脸色被衬托的有些潮红,也可能是被气的。
只见嘉靖皇帝将奏疏甩给了群臣,怒道:“秦德威忘恩负义!”
严嵩之外的大臣们将奏疏草草传看过后,齐齐无语。
能站在这里的人,无论君臣都不傻,想把他们全都欺瞒过去没那么容易。
可这份奏疏中罗列事实如此清晰,没有半点含湖其辞,也没有半点的遮遮掩掩。 ^0^ 一秒记住【】 眼看着到了黄昏,秦督师忽然又让所有管队级别以上营官,前往中军帐前开会。
大明营兵制度里,五十人为一队,设有管队。五千五百大军里,管队以上营官就是一百余个。
等到众营官聚齐后,秦督师从中军帐里走出来,下令说:“立刻丢掉所有辎重,所有官兵每人只携带三日干粮,马上出发,连夜奔袭!”
这个命令来的如此突兀又突然,众营官完全没有心理准备,一时间居然没有反应过来。
而且这个命令也没头没脑的,奔袭又是奔袭哪里?
秦督师又让亲兵展开了大地图,又把所有把总以上营官招呼过来。
站在大地图前,把总们就看到在空荡荡的大漠里,有个地方被标了一个记号。
秦督师指着记号说:“目标就是此地,距离我们三百里!连夜急行军,明日就可以抵达!”
宣府镇的白总兵忍不住就问了一句,“这里是什么地方?”
秦督师简单明确的答道:“应该是酋首俺答的老巢所在!”
白总兵不禁愕然,“督师又是如何确定的?”
大明退守边墙之内后,对北方的情报搜集力度就急剧下降。
而且北方常年部落混战,变化纷繁,动辄变幻大王旗,更是让大明这边经常摸不到头脑。
近些年来,也只知道酋首俺答从河套越过黄河,向东扩张,占据了古丰州滩地区驻牧。
可是这个所谓的丰州滩,却又是方圆好几百里的大片地区,没法确定俺答老巢究竟在哪个点上。
所以秦督师又是怎么知道的?
秦德威傲然道:“本督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此次奉命讨虏,自有神人托梦,指点贼巢所在!”
众营官这才彻底明白,督师打着烧荒的旗号出塞,其实真正目的却是“捣巢”。
捣巢与烧荒一样,都是大明官兵对北虏的战斗策略之一,顾名思义就是找到北虏聚居的老巢发起攻击。
国朝初年,大将蓝玉的捕鱼儿海之战,太宗文皇帝几次北征,本质上其实也是捣巢。
只是后来大明搞不动这么大了,捣巢相对小打小闹,最出名的就是成化朝的威宁海之战。
又到近些年,大明官兵在边墙疲于防守,很多年没有发动捣巢的战役了。
却不料在今天,众营官忽然又听到要捣巢,不禁面面相觑,莫不是督师说笑?
秦督师强调道:“尔等以为,本督师会拿自己的安危来说笑?”
然后再次指着地图说:“酋首俺答老巢,就在此地,大把的功勋等着尔等去取!”
不得不说,地图相对是十分粗糙的,尤其是边墙之外的塞北,更是许多空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