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山”并非真的无名,此山坐落于洛水河畔。早些年,有妖魔出世祸乱此间,山中有隐士下山平此魔祸,救黎民于水火之中。当地百姓感念隐士恩泽,于是建祠立碑书刻功德,问恩人名讳,隐士大笑而去,留言“无名也”,人们遂将此山称为无名山。
数百年过去,每逢腊月初九,山脚无名祠里总会有或多或少的香火接续,祠堂外的碑文则述说着数百年前无名山的过往。
??又是一年初九过,暮色渐明,阳平小镇里依然飘荡着腊八粥余留的糯香,夹杂着红豆,枣泥和杏仁等诸多食材的香气,随风散到了数里外的无名山上。
年代久远的道观里,蒲团上静坐的顾念尘,灰白衣袍,乌发用一根细长的银丝绑起,没有束冠。银丝同黑发被窗外的风吹过,轻盈交织而不散乱,露出长发下那一张温润如玉的俊俏脸庞。
闻着从窗户外飘来的粥香,顾念尘的下腹发出了一阵轻微的响声。
“阳平洛家的腊八粥,以灵角米,冬云枣为主材熬成的灵粥,光是香味就能萦绕十里不绝。洛家粥,洛家酒,一口神仙不用愁”,收起了心中念头。待晨时一过,顾念尘结束了静坐,起身仔细整理了下衣袍,熄灭了烛台,推开道观大门,迎着初阳下山,往山脚祠堂而去。
??“无名祠”外,首先映入顾念尘眼里的是一块约莫五尺高的灰白石碑。因为常年洒扫修葺,古朴却不显得残破。
石碑前方,朱红色的祠堂门里,左右各站着一人,待顾念尘进门,都转身看了过来。
居左之人是一位老者,一身略显褪色的灰色麻布衣袍,满头银发却不见得老态,反倒衬出几分出尘的气质。
右边则是一位约莫三四十岁的中年人,一袭云纹玄袍,腰间系着玉色锦带,给人一丝庄严稳重的感觉,乃是阳平洛家家主洛远山。
“徒儿见过师尊,念尘见过洛家主”,顾念尘先后对着两人各行一礼。
??“萱依,快过来见过洛公子”,洛远山对着祠堂靠里面蒲团上跪坐的少女道。
少女仿佛二八年华,容色清丽却带着一丝不健康的白皙,身着翠绿襦裙,左手腕戴有一只绯色手镯。
绿衣少女起身“萱依见过顾公子”,少女嗓音清灵,神色略带一丝好奇。
“洛小姐身体有恙,不必多礼”,顾念尘回礼。
“顾公子一年未见,这每见一次便愈发觉得人外有人”,洛远山仔细的打量起顾念尘。
只见面前少年,一身气血已然收束于体,浑然如一,举手投足之间,如同对面老者一般淡泊翩然的气质,又隐含一分剑出朝阳的锋芒。
“家女之事费尽前辈心思,日后若有所托,必不负今日之情”,洛远山对老者拱手道。
“既然事成,在下就同小女告辞了,他日上门,远山当洒扫以待”,说完便对老者行了一礼,再次打量了一眼顾念尘,继而带着少女出门而去。
……
??无名道观,刚吃完早饭,正待休息片刻便去观外松林修习剑法的顾念尘被师尊叫了过去。
“乖徒儿,你可知方才这少女是何人”?见到少年,老者放下手里的书卷,露出一丝玩味的笑容。
顾念尘摇了摇头“徒儿只知是洛家主之女。”
?老者颔首扶须笑道“洛家千金天生缺月之身,每逢中秋就等若在鬼门关上走了一遭,倾城之色却活不过豆蔻之年。几年前,洛远山同我定下一桩亲事,若我能救治好这洛家小姐,念尘你当和她结为秦晋。”
??“啊”?仿若没有反应过来,顾念尘再仔仔细细的瞅了瞅师尊,确认师尊这不是玩笑话。
“徒儿一心修行,无意男女之事,望师尊见谅”,少年认真地答到。
??“先莫要否决,男儿活一遭怎能不谈风月,不有佳人”,老者露出一种怀恋之情。
“为师不日将要远游,归期未定,你就前往洛家,继续为洛家千金用为师教你的云脉手法,再配合这份药方治疗她。”说完从放下的书卷中抽出一张药方递给了顾念尘。
云脉手是顾念尘师尊独创的一套,以指法和推拿为主的点穴疗伤的奇特武技。不仅可以用独特的行气方式治疗些许疑难杂症和道伤,归一境界以上的他更能凝气成指,凭空伤人。
接过药方,少年心想,师尊前些日子提过要让我准备下山历练莫非就是此事,思索了一番“不知洛小姐还需多久调理?”
“再有大概一年,那孩子应该就能痊愈,此后,是走是留凭你自行决断。不过,这缺月之身治好后变成满月,单论修武的资质,天生无漏……唉……”老者似乎发觉说错了什么,只留下一声长叹。
顾念尘眼中出现一丝痛苦和落寞,但又转瞬消逝,轻笑道“师尊不用放在心上,至少您还救活了我,没有您,我早就成了天罪渊下的孤魂野鬼了。”
不再提此事,“或许不久后,这青云谱和倾城录上又会多一绝色”,老者状若感慨。
顾念尘曾从号称包罗万事万物的《百晓纪实》一书中了解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