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寺庙的玄苦正沉思苦想自己的未来,外面飘来断断续续的琴声打断了玄苦的思考。
这阵琴声弹的生硬,艰涩,缓慢,玄苦能感觉如果弹奏者弹的再流畅些,应该就会好听不少,弹奏者对这首曲子熟练度不够,还在读谱的阶段,所以琴声才会如此。
玄苦出了房间一看,是一个看起来和玄苦年纪差不多,20左右的年轻人正在弹一把木琴,他的面前摆放着一本已经十分破旧的厚厚琴谱,年轻人正在对着琴谱,十分不熟练的弹着。
铛铛,砰砰铛,膨铛膨铛,嗡嗡嗡....
玄苦“???”
玄苦在旁边驻足观看,当然不是欣赏这蜜汁琴音了,而是在欣赏一个菜鸟弹琴的表现,当玄苦看到有人正在艰苦的学琴,十分努力时。
心中就油然而生出了一种愉悦的感觉,就像同一个寝室的同学正在努力学习,而自己却正在旁边打游戏时,那种愉悦的感觉。
年轻人发觉有人正在围观自己,变得更加紧张,琴音更是变得混乱无比。
“崩,铛,铛铛,滋滋,砰!”年轻人自爆自弃了,在玄苦的无形压力下放弃了机械生硬的弹奏,看向玄苦,但又不知道说什么,气氛一时间变得尴尬起来。
“为什么不继续弹了?”不能再继续愉悦,在尴尬的气氛下,玄苦率先发问。
“因为我弹得不不好”
“那不是更应该弹?”
“我不想给人听到”
“弹琴不就是给人听的吗?”玄苦想继续愉悦,引导此人继续弹琴,少林寺的生活实在太枯燥,已经出山的玄苦正在褪去佛性,努力寻找或是创造能让自己愉悦的事物。
不像内在可以疯狂吐槽,心中混沌不堪,而对外表现却一表人才的玄苦。朴实忠厚的年轻人哑口无言,一下就被玄苦说服了。
又开始对照琴谱弹琴,奇怪的音节再次响起,看到年轻人努力的样子,玄苦脸上不自觉带上了连自己也微不可查的微笑。
发现玄苦居然听完弹的惨不忍睹的曲子,还面带一丝笑意,饱受同乡嘲笑琴艺低下,最后又因为交不起学琴费用被逐出师门的年轻人。
第一次弹琴不再受到嘲笑,第一次有了发现知音的感觉。
为了这两份互相重叠的喜悦,为了有更多的喜悦,年轻人决定为了玄苦谈一首曲子。
玄苦见年轻人好不容易对着琴谱“抄”完了一首曲子,突然表情一变,面带真诚之色望向自己,然后弹起了一首曲调连贯的曲子。
在玄苦不知道的情况下,他已经被年轻人擅自认定为“知音”,不知是不是第一次为知音表演,即使是已经熟练的曲子,年轻人还是弹的非常生硬。
就好像背诵一篇英文散文,有人可以理解句子结构和文章意思,连贯流畅的背诵。但是有人只能机械式的记住一个一个的单词,在背诵的时候只是将一个一个单词按照排列顺序读出来。
年轻人现在的弹法就是因为紧张,只能机械的将曲中的一个个音节曲调按照顺序在琴弦上将其按照指法点出来,完全没有任何灵性可言。
年轻人因为得罪教学先生,教学先生只教了他识读乐谱,之后便不再理会,年轻人也以为,只要自己按照乐谱,将一个一个音节准确的弹奏出来,便是在弹奏音乐。
而自己之所以还弹不好,是因为自己还不能完全熟练的按照乐谱所描述的弹奏,于是练习的时候也只会机械的重复乐谱。
听到这种莫得灵魂的音乐,玄苦想起了刚学罗汉拳的自己,再看年轻人这种即使已经熟练弹奏,还是能感觉他在抠一个个音节的弹法,玄苦再也不能感觉到愉悦,只有一种作为一个路人旁观邯郸学步的不自在。
“原来是一个弹琴弹入邪道的小伙子,就算不是菜鸟,这样比菜鸟还不如”
一曲完毕,年轻人心想“虽然刚才的曲子有两个音节弹错了,但是比新练的曲子好多了,知音听了一定会更加愉悦吧”
抬头一看,玄苦却面带苦色,这样的表情就像师傅听完自己弹琴后是一样的。又见到这种表情,年轻人心中一片黑暗,刚才以为遇到知音的快乐顿时无影无踪。
年轻人回想起自己交不起学费被逐出师门,又一直受到村里那些“俗人”的嘲笑,说自己是琴呆子,最后愤然离家出走,踏上寻找琴道名师,企图拜师继续学琴的道路。
如今到了郑州城,花完了盘缠,只能借宿寺庙,但住持答应只能住两个晚上。
自己身无长技,只有能弹这一手半吊子的琴音。如果后面还没有办法,难道只能乞讨或者把自己现在唯一能依靠的爱琴当掉,然后灰溜溜的回到家乡种地吗?
想到这种可怖的未来,年轻人顿时浑身发凉,一颗心沉到无底深渊。但年轻人还是要亲口询问玄苦听完一曲之后的评价。
“这位大师,请问我弹得如何?”年轻人面如死灰,但鼓起最后一点勇气询问,心中已经做最坏准备,就像之前经历了无数次,被师傅的无情责骂,还有被同村汉子的嘲笑的情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