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那李二小看完《混沌心经》后,眼光,脸色似乎也变得莫名起来,玄苦的思绪正紧紧注意着李二小,也不知是玄苦自我感觉错乱,觉得李二小变得莫名起来,还是李二小头脑内部真的开始变得莫名起来。
李二小合上《混沌心经》,叹了一口气,搞得玄苦的心颤动了一下,正紧紧盯着李二小的行动,结果李二小马不停蹄,又拿了第三本《超脱大法》,开始读了起来,搞得一惊一乍的玄苦也叹了口气,只好继续坐立不安的坐禅。
自从会了易筋经之后,玄苦还从未如此坐立不安,仿佛十多年的禅修功力都喂了狗,不过喂了狗就喂了狗,如果非常执着于意禅定功夫,天天想着刷新坐禅记录,那还叫坐禅吗?还配当一个易筋经的修炼者吗?
修为喂了狗,那就再从狗嘴巴里抢出来不就好了,玄苦就这样,开始了不定禅的修行,浑身不自在的看着自己的读者,在自己面前审阅这绝世神经,有点公开处刑的感觉。
还好玄苦写的内容虽然比较狂放不堪,但玄苦自认为,写的内容是蕴含非常深刻道理,将自己所有的智慧都扭曲之后,一股脑倾泻而出,可谓是字字珠玑,微言大义。
玄苦并没有把什么恶念邪念隐藏其中,若这是一篇自己写的不可描述之文,被人在自己面前公开审阅,那么,玄苦真的就要立刻道心崩溃,再也无法振作,从此在别人的猜忌和疑惑的目光之中无法自拔。
但玄苦自从入了少林寺,一直坚持正念正法,以管理和传播智慧为生,任何不好的邪念,都隐藏在了内心的最深处,用各种佛法镇压,从来不会让这些邪念出世,危害世间。
若这次开坛讲经成功,玄苦的四大神经开始传唱人世间,让后人受到启发,开悟得证,那按照佛门的教义,玄苦传播经书的功德,要比布施恒河沙数的财宝所获得的功德还要大,所以玄苦毫不在意的将这些狂放的内容给人阅读。
传经这种事情,既可以供养自己的肚皮,又能给世间带来开悟的智慧,如此双赢之事,只有佛门可以毫不犹豫,毫无羞耻之心的这样认定,所以五湖四海的和尚,热衷于各处传教,也是可以理解的。
而五湖四海各地的道门,可能高冷惯了,都只顾自己修炼得爽就好,各个都想着成仙飞升,天天窝在深山老林,少有热衷传教收徒的门派,所以表面势力不如佛门,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这道藏不知为何,实在太好传播了,老子写了五千道德真言,也没想给谁看,就这么传开了,搞得野生的道家传人一茬一茬的冒出来。特别是老子头号粉丝,庄子,堪称老子粉丝中的粉丝,粉丝之王。
任何人如果有一个这样的粉丝,什么都不用干,光靠对方写的同人,就可以登顶至高神位了。
也不知道庄子是如何脑补的,在看了枯燥无味的《道德经》后,结合生活事迹,居然脑补出了各种神奇的故事,愣是靠一己之力,撑起了道家半边天空。
要是佛门有谁能有庄子一半会写,再加上佛门本身积极的行动精神,那种连东瀛荒岛都要跑去传教的精神,或许早就成功建立地上佛国了吧,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佛,儒,道,三家三分天下的状况。
玄苦看着正在深入试书的李二小,思维继续发散中.........
为什么当年语文课本古文教的是《逍遥游》还有《论语》之类的古文,而不是《般若密多心经》,或是《金刚经》呢?这是个好问题。
佛门虽然传教非常勤快,不!应该说是大乘佛教传教很勤快,非常喜欢跳,少林寺其实平时也蛮喜欢跳的,只是没丐帮跳的那么高,所以不显眼而已。而小乘佛教还是很乖的,也像大部分道门一样,只顾着自己涅槃超脱,基本不理世事。
但是佛门经典实在不接地气,阅读门槛实在太高,人们除了记得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个在特殊环境下经常使用的句子,而完全没去理解这句话中蕴含的佛门道理,一般人也不会看什么佛教经典了。
玄苦并不怪世人不去理解佛经,如果不是玄苦被强制安在了少林寺,玄苦自己也懒得看那些没有有趣灵魂的佛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