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到了!请大家有序下车。”
一辆能坐两百来人的能源运输车,在城西的一个村庄停了下来。车门徐徐打开,露出那一群满脸倦容的灾民。
落地的灾民,发现村口不远处,有一排排的架子,上面摆满了可食用的分子食物,顿时所有的人都疯了。
从发生核爆炸开始,已经过去五天了。一路上的日夜兼程,肚子里面早就已经空空如也。而备用粮,也在两天前消耗了个干干净净。
现在的他们,就如路边的恶犬,早已把人性丢弃在地上摩擦又摩擦了。
直到架子前出现两个手拿武器的机械类人,这才止住了往前冲的势头,乖乖地排起了长队。
这些分子食物,算是救济物资常见的东西。
因为“分子食物”想造多少就造多少。
但什么叫分子食物呢?
“分子食物”,即是把葡萄糖、维生素C、柠檬酸、麦芽糖醇等可食用的化学物质进行组合,或改变食材分子结构,再重新组合。
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曾吃过分子食物,那就是棉花糖。
这个我们司空见惯的分子食物,可以这样解释:蔗糖晶体的分子原本有着非常整齐的排列方式,一旦进入棉花糖制作机,机器中心温度很高的加热腔释放出来的热量会打破晶体的排列,从而使晶体变成糖浆。而加热腔中有一些比颗粒蔗糖尺寸还小的孔,当糖在加热腔中高速旋转的时候,离心力将糖浆从小孔中喷射到周围。
由于液态物质遇冷凝固的速度和它的体积有关,体积越小凝固越快。因此从小孔中喷射出来的糖浆就凝固成糖丝,不会粘在一起。
现在的我们已经可以制造出无限多的分子食物,不再受地理、气候、产量等因素的局限。
因此,食粮在三十一世纪早已经不是个问题了。
对于现在的灾民来说,即使是千篇一律的救济粮,吃到嘴里都是香的。
要是搁在核爆炸之前,这些口味单调的食物,拿来喂狗,狗都不吃。
等他们吃饱喝足了之后,早已疲惫不堪的身体,再也不受他们的控制。一个又一个的瘫倒在地上,不愿再起来。
只是这逐渐黑暗的天空,不停地催促他们赶紧找个避难所。夜间的寒潮要是再加上被酸雨的冲刷,对于皮娇肉嫩的人类来说,这绝对是个灾难。
在机械类人不停地忙碌下,小小的石岩终于被安排到了一个独立的单间里。
石岩推开早已腐朽不堪的木门,里面的摆设很简单。一张木床,一翻被子,还有一张桌子,以及上面摆着的一瓶纯净水。
黄色的氚气灯,散发着几十年不灭的光。让这破败的单间里,多了一丝不可觉察的温暖。
只是对于劫后余生的石岩来说,依旧温暖不到他早已凉透的心。
关上房门,无力的躺在房上,早已流干泪水的双眼,盯在冰冷的天花板上,思绪早已经回到了五天前。
核爆炸的那天早上。
还没起床的石岩,就听到爸妈出去的关门声。睡眼朦胧的他,赖了好十几分钟的床,似想到了什么。然后,猛的坐起来,使劲的揉了揉脸。
自言自语,“起床,不然迟到了!”
俗话说得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说的就是住在矿洞里的孩子们啊!
石岩觉得他作为家里的一份子,就应该为爸妈分摊重担。
因此,他老早就加入了矿洞孩子们自发组织的拾荒小分队。
昨天,众人已经说好了今天要早点出门前往废墟的。于是,迅速起床,穿好衣服刷好牙,匆匆地扫完餐桌上的早餐,打开冰箱拿出四个包子和一瓶水揣包里,就出门了。
之所以带上口粮,主要是不用急着回家吃午饭。刚好有时间,把捡到的东西去镇上卖。不然,晚上回家太晚,会被爸妈说的。
矿洞出口,早已站了十几个比石岩还大的小孩。一人拉着一辆两个轱辘的自行车,因为只有这种代步工具不需要消耗能源。
见石岩出来,那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打趣道,“石子,昨晚是不是尿床,画地图了?出来这么晚。”
他叫牛立安,是咱151矿洞的孩子王。别看他长得个子小,抢东西的时候可灵活了。
他让别人都叫他牛哥,可是石岩他们私底下叫他老牛,老牛吃嫩草的老牛。在某一天,被牛哥发现了之后。石岩的屁股就不知道挨了多少毒打。
奇怪的是每次被打的时候,石岩总是乐呵乐呵的。别看牛哥他下手挺重的,但真正拍打的力度其实很轻。
对于喊牛哥老牛,他也慢慢的听习惯了,也不再介意。只是每天看到石岩都会打趣一翻。
其实,石岩平时也挺佩服老牛的,这么小个子,无论什么时候,拾的荒永远是众人里最多的。
只是搞笑的是,他拾得多拿不走!这才有了十岁不到的石岩加入。
还别说,石岩年纪小是小,力气还真不小,十斤二十斤不在话下。就平时捡捡老牛剩下的,就收获颇丰。
听到画地图这三个字,石岩有点脸红了。作为一名现代的孩子,那方面的教育早就已经普遍,只是很多时候都难以启齿而已!
“哪有!”石岩辩解道。
“嘿嘿,是吗?但是你脸红了耶!说,你有没有这个?”另一个少年也加了进来,追问道。
过份的是,他边说边顺便做了一些不雅的动作,比如左手在某部位前后律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