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之后,人民军总部与联军总司令部均批准了双方谈判小组所达成的暂时停火协议,并分别派出军事小组监视对方对协议内容的执行情况。同时,联军谈判小组还分别派出两组军事参谋前往被人民军所围困的两支部队指挥部通报联军总司令部的决议,吩咐他们需按照人民军与联军所达的暂时停火协议办事。
终于,两年以来在中国西南地区难得地出现了和平宁静的时光。被围困得几近绝望的联军之查尔斯部与法第5师与第6师官兵接到联军总司令部的命令,军官们、激进分子、民族主义分子及一些大种族主义分子垂头丧气,甚至于嚎啕大哭,倍感欺辱与失落。而下层军官及普通士兵们终见到一丝活命的曙光,无不抱头痛哭,纷呼庆幸!
双方军事谈判小组继续进行相关投降事宜的谈判,在会谈之后的第七天,双方终达成最后的文本协议——《中国人民军与英国、法国美国、西班牙四国联军军事和平协议》,主要内容包括:1.英法美西四国联军停止在中国大陆上的一切军事行动,包括在华东与太平军作战的联军部队。
2.英法美西四国联军向中国人民军投降。
3.联军投降的部队是指在中国西南大陆与人民军作战的所有陆军部队及联军海军集团的陆战部队。
4.联军各投降部队放下一切武器,在人民军指定的地点向指定的人民军部队投降:英第2军与美第22军在贵县城向人民军第一军投降;法第5师与第6师在郁林州城向人民军第三军投降;联军海军部队英陆战1师与混合陆战师在北海港向人民军第七军的第26师投降;平睦、双凤地区被水所困之联军在北浦城向人民军第九军33师与第34师投降。
5.投降联军士兵分在贵县、郁林州、浦北、北海四个地方集中公开管理,联军派出军事代表监督。
6.人民军保证所有主动投降联军官兵的人生安全,给予其一定标准的生活待遇,并承诺在人民根据地政府与四国政府达成政治协议之后一个月内,恢复所有投降联军官兵自由。
7.联军分设在雷州半岛海康城、湛江市、高州府电白城及阳江州城四个储备仓库中的所有军需物资全部移交给驻地人民军部队。
8.人民根据地政府与四国政府的政治谈判在执行完毕军事和平协定之后一个月内展开。
人民军与联军谈判代表逐字逐句审议,完成最终的协议文本之后,双方均派出专人把协议文本送往各自总部作最终的审议拍板。等待各方总部的最终同意及具体执行这些协议内容还要一段时间,联军谈判小组组长固特英中将听到派出的军事参谋们报告被困联军部队的处境极其艰难,不断有联军士兵因伤因饥渴而亡,有点耐不住了,他在最后一轮会谈结束之时,向人民军谈判小组组长彭辽提出请求。
“尊敬的彭辽将军!鉴于贵我双方真诚谋求和平,基本协议均于达成,贵方是否对我被困之部队给予基本的生活援助?送一些水或是食物什么的。”固特英期待地望着彭辽。
彭辽冷然面对,凝重道:“贵方总司令部在没有在军事和平协议上签字之前,我方给予贵方部队的任何帮助,均是对我方部队的自残!谁能保证贵方总司令部就一定会在军事和平协议上签字?谁能保证贵方目前所做的一切不是在为己方部队拖延时间?”
固特英急切道:“我以人格保证我方参与的这次军事谈判绝不是为了拖缓时间,绝对是出于真心诚意!”其实,主要还是形势所逼。
彭辽睥睨固特英,暗忖:“固特英怕是晕了头了吧?这种两军之间,几国之间的信誉保证,讲究的是实力与形势,岂是个人能担保的?你以为这是在故事小说中啊?”他暧昧地展露一笑,讥刺:“固特英将军!你也不能保证联军总司令部一定会在这份军事和平协议上签字。”
固特英作不了这种保证,便是作了,也没有人能相信。即便是联军总司令斯里曼蒂也不能,因为这种性质的文件一定要经过各国驻联军总司令部联络官们集本讨论后,方能有效。
固特英见彭辽没有答应的意思,失望道:“此事确有为难彭将军之处,我的要求过分了!”
彭辽突转而一笑道:“固特英将军!我人民军并不是不讲仁义道德的军队,我谈判小组可以向我人民军总部根据贵方的要求提出建议,但我不保证我人民军总部一定会答应贵方的要求。不过,请固特英将军及各位代表放心,我相信我人民军总部一定会本着悲天悯民的思想向被困联军部队提供基本的人道主义救济的。”
固特英脸显感激,动情道:“多谢彭将军!多谢人民军!”
在人民军取得第二次防御战的伟大战略性胜利,迫使四国联军坐下谈判,答应签订投降协定的同时,国内外其它地区的形势也在按照不可捉摸的历史轨迹向前发展,而这些历史的发展大多已偏离原来历史的轨道。
在欧洲,自普鲁士王国内阁铁血首相俾斯麦趁欧洲列强在远东、中东、近东展开殖民争夺战的时机,偷偷命普鲁士士兵渡过莱茵河,成功占领莱茵河以南地区后,法兰西帝国迅速出兵干预,普法战争爆发。参战双方一方是法兰西帝国,一方是普鲁士及北德意志联邦和德国南部其他邦。这次战争的爆发有着深层次原因,普鲁士和法国之间矛盾尖锐,普鲁士力图统一德国并将其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并想竭力削弱法国及其在欧洲的影响。法国则力图根本挫败普鲁士,使它无法建立一个统一强大的德国,从而确保法国在欧洲大陆的优势地位。
普法战争开战之初,普方取得节节胜利,迅速推进至法国边境。因为普方不仅有着周详的作战计划,而且普法两军在军队建制、人数、装备上,两军都不成正比。普鲁士方面:普军实行普遍征兵制,是西欧兵力和战斗力最强的军队,北德意志联邦军队(包括德国南部诸邦军队)的兵力战时达到了100万以上(其中作战军队70万余人)。战时,各军统一编为若干个集团军。德军炮兵装备有克虏伯兵工厂制造的钢管线膛炮,其有效射程为3.5公里,其步兵装备有人民军提供技术的LZ——05步枪的改进型代码为P—52的斯卡斯步枪。
法兰西方面:总兵力战时不超过70万人,其中作战军队仅50万人。法军步兵装备的是代码为FA—54法卡步枪,有效射程比普方的斯卡斯步枪逊色不少,炮兵装备有25管“米特拉约兹炮”(射速每分钟达250发,射程为1500米),但法军青铜线膛炮为前装填,而且射程也远不及德国。法军战时体制不完善,又是仓卒应战,故不能保障各部队应有的协调。
鉴于普军在数量、炮兵装备和战斗训练方面均占优势,法兰西帝国积极展开外交活动,联合奥地利一同作战,终在国境线稳下阵脚,现与普军相持着。
在中东、近东、巴尔干半岛,英法联合舰队驶入黑海与沙俄舰队进行海战,英国、法国、土耳其等国与沙俄之间几十万部队在陆上展开激战,沙俄有优势兵力,目前取得一定的优势。
在世界的其它地方,意大利的撒丁王国趁欧洲列强陷于混战,无暇东顾的机会,积极展开统一之战。十九世纪初期,意大利还只是一个“地理名词”处于政治分裂的状态中。北部的伦巴底和威尼斯地区在奥地的占领统治之下,半岛的其余地区分为撒丁王国、帕尔马、摩地纳、托斯坎那三个小邦以及教皇国和两西西里王国。拿破仑战争之后,意大利的民族意识蓬勃兴起,为了推进意大利的统一,意大利人建立了许多的秘密会社,如烧炭党、青年意大利党等等,他们前仆后继的革命,始终站在国家统一运动的最前线。
到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意大利经济与工业得到显著发展,撒丁王国据有北意的有利战略位置,是意大利力量最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它的政府开明,许多致力国家统一的自由派别均归于其下。在1852年,实务派代表米洛•;本佐•;加富尔出任撒丁王国首相后,他不断积极发展国家工业,还审时度势,一直在等待时机进行统一之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