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跑停停一个多小时后,借着星光的指引,几个人来到一个村庄附近。虽然已经是夜晚,但是大致的外貌还是分的清,这是一个典型的具有江南风格的村庄。
村庄掩映在小桥流水绿树当中,村头有一座石桥,将环绕在流水当中的村庄与外界联通。看规模不大,百十户人家的样子,村头立了一块牌坊,隐约分辨出枕水人家四个字。饱经风雨的石板路乌黑铮亮,反射着点点星光。偶尔传来几声犬吠,随即遭到主人的呵斥也就没了声息。
涂海看见大家走的很累,停下脚步问道:“咱们走的够远了,是不是在这里休息一下,我看大家都很疲惫,再走下去,恐怕身体会受不了?”
张岱夫看了看这个村庄的地形,皱了皱眉头。拜托各类抗战神剧的洗礼,对于这种周围是水,撤离不便的地方相当不看好。他试探着说道:“班长,咱们并没有完全脱离险境,而且这种地形一旦出了情况咱们撤离也不方便,是不是再向前走一走,找个地点隐蔽视野开阔的地方再休息?”
涂海听张岱夫这样一说,很是在理,有些心动。只是其他人都已经达到体力极限,看见就在眼前的村庄,脑子里很自然想到的是干净的水、热乎乎的食物、温暖的床铺,根本迈不动脚步。众人一致请求在村子里休息一夜,顺便处理一下伤口。最后大家的意见占了上风,涂海决定在这里休息一下,天明就出发。
几个人顺着村口的小桥进了村子,南方的人家睡的普遍较晚,几户敞开的院子里仍旧有人影在晃动,只是被狗吠声重又惊动,见来了军队打扮的陌生人,吓得纷纷关上院门,上了门栓,躲在屋子里不再出来。
涂海选了一户院墙高大、院门修的很是气派的人家,哐哐哐地敲着门。不多时一个老人挑着灯笼从里面把门打开,见是中央军,先是吃了一惊,下意识要把门关上,被他顶住了一扇院门,央求道:“大爷,我们不是坏人,是正规军。刚从打鬼子的前线撤下来,想在您这里讨些吃喝,休息一晚就走。”
这老人姓周名世静,虽是地方乡绅,年轻时却也出去见过世面,并不是害怕当兵的,只是奔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不想招惹麻烦,听见涂海这么一说,看了看众人被战场弄的脏兮兮的军服,还有不少人缠着绷带,确是刚从现场下来的模样,立刻换了模样,邀请众人进了院子。
把大家让进客厅,周老爷吩咐自家的孩子拿来吃喝招待这些打鬼子杀倭寇的英雄们。又叫人去请了村里的郎中过来,帮助一下受伤的士兵。
众人确实又累又饿,一番感谢之后开始狼吞虎咽起来。张岱夫也吃了些东西,稍稍有点饱了便停了下来,只是央求老人家将几个剩下的干粮装了起来,军用水壶灌满开水,作为自己来日的饮食。
不多时一个乡野郎中,长须飘飘,仙风道骨模样,让人肃然起敬。老郎中手艺不错,人比较好说话,把自家带来的秘制跌打损伤金疮药给受伤的士兵用上,重新包扎一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