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查印峰林婉儿等人,一路往南,先乘马车到了河洲府地界,又换了船,一路来到杨州,在离杨州城几十里地的一个叫泉山村的小山村里安顿下来。
查印峰只所以选择杨州,那是因为查家在杨州一直有生意在做,一是茶叶,二是铁器,虽然因为山西的冶铁生意被宣王晋王强抢了去,铁器的生意受了影响,但茶叶的生意在杨州却一直不错。
这泉山村,是个很小的村落,在低矮的山丘间,散落着二三十户人家,祖祖辈辈都是以种茶为生,而这茶叶,将近一百年的时间里,都是供给查家的,所以这泉山村的人相当于几代人都是靠着查家吃饭。
查家在这泉山村中,也有一处宅子,平日里就留做看茶、收茶、储茶之用,一个老管家查福厚和老妻苏氏在这儿守着,查印峰自小在这泉山村呆的时候并不比山西老家少,所以这儿对于他来说,比对山西晋城老家更多一份感情。
老管家查福厚与苏氏夫妻俩,见到查印峰带着一班人过来,原来安静的院子顿时热闹非凡,自是欢喜,忙前忙后地整理房间,把大家安顿下了。
查印峰也不休息,出了自家的院子,往左手百米的距离,有一处掩映在竹林中的篱笆小院落。
院子里一位须发半白的老者,着一身长袍布衣,手持木剑,正轻纵猿步,剑花飞舞。
查印峰进来倒头便拜,道:”师父,徒儿回来了,给师父请安。“
原来这老者便是查印峰武学上的授业恩师陶一凡,擅剑术与内家功法,文武双全,儒雅高德,年轻时曾被江湖称为剑儒。
陶一凡在半空中收了剑,衣袂飘飘地落下,脸上绽出笑容,伸手到:”快起来。“
拉了查印峰的手来到篱笆旁边的一个小茶桌坐下。
”你这一去,不觉两年多了,山西那边的情况如何?“
查印峰面露悲愤,道:”徒儿没用,不能报父母的血海深仇。“
陶一凡道:”你势单力薄,怎能与那宣王、晋王抗衡。“
”徒儿即便拼得一死,也要杀了那些恶人!“
”为师不是阻止你去报仇,只是不想你去逞匹夫之勇。你若自身性命都难保,又如何报得了仇?“
查印峰心道:何尝不是,即便拿命去搏,哪又伤得了仇人分毫。
思忖之下,只得低头无语。
”你若想报此仇,必须要徐徐筹划、步步为营。“陶一凡接着道:”首先,要对抗宣王晋王,不能只凭你个人之力,需聚扰人才,合力图之;其次,不要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要有充分的耐心。“
查印峰听陶一凡如此说,觉得非常有道理。
因为查印峰用实际的挫折与教训验证过。
对着陶一凡拱手行礼道:”徒儿谨遵师父教诲。“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前已过了六年。
查印峰按照师父的嘱托,一方面致力于查家的生意;一方面利用生意所带来的收入网罗了一大批江湖人士,成立了青衣盟。
并将生意与青衣盟相互结合,以各地的不断扩展的青衣茶坊为基地。
至今在已布下三十多个分盟,拥有盟众近千人。
成为江湖上人人闻之失色的大盟,势力还在不断地壮大。
这日,查印峰带着几个随从,从外回来,来到院门前刚翻身下马,就见一个六七岁的垂髫孩童迎了出来,叫着:”查叔叔。“
查印峰掐着男童肋下,一把举起,道:”越儿,有没有想叔叔?“
被查印峰高高举起的男童,笑着点头,嗯了数声。
这男童便是林婉儿的孩子,林越,刚刚过了六岁生日。
一个着藏青布衣的壮年男子,也从院中迎出,对于查印峰躬身行礼,道:”盟主,这次到各地分盟去巡查,一切可还顺利。“
查印峰放下林越,开心大笑道:”一切都好,各分盟井然有序。我走的这段时间,这总盟的事务辛苦谭副盟主了。“
”这都是属下分内之事。“青衣盟副盟主谭百风拱手道。
查印峰拍了拍谭百风的肩膀,一路进院去了。
林婉儿从屋里出来,正撞到查印峰进门,道:”查大哥回来了?“
查印峰道:”家里这段时间还好吧?这越儿好象又长高了。“
”家里都好,越儿也都还好,就是身子弱些。“林婉儿答道。
原来这林越因为早产的原因,以及林婉儿怀他的时候受了些磨难,自小身子一直较弱,稍受些风寒就会感冒发烧的。
查印峰将从外面给童大城夫妻、林婉儿、林越都带了礼物,一家人开心地拆开礼物来看,一时间欢声笑语满堂。
林婉儿看着手中的牛角梳,笑道:”这梳子真好看,谢谢查大哥。“
此时林越也收了礼物,是一个泥塑的小人,憨态可掬,自是爱不释手,林婉儿拉着林越的小手道:”越儿,喜不喜欢叔叔给你带的礼物?“
”喜欢!“林越竟把礼物揽在怀里,生怕被别人抢去了一样。
”那你还不谢谢查叔叔?“
”谢谢叔叔。“说罢,林越抱着泥人开开心心地跑出去了。
林婉儿转头望着林越的背影一眼,回过身来笑道:”瞧这孩子。“
一边冲着舅舅舅母道:”舅舅、舅母,我们出去吧,也让查大哥好好休息一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