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伯俙走进静心斋后,先向王逊行礼道:“夫子。”
然后又向卢姓中年男子行礼道:“见过卢公。”
接着又向两名男童行礼道:“见过两位郎君。”
卢姓中年男子和两名男童回礼后,卢姓中年男子便向蔡伯俙问道:“郎君便是校书郎吧?”
“正是在下。”蔡伯俙答道。
王逊虚指着卢姓中年男子及两名男童向蔡伯俙介绍道:“大郎,这位是泉州惠安卢公,这位是卢公子锡,这位是卢公外孙蔡襄。”
蔡伯俙一听到蔡襄这个名字便想到:蔡襄,惠安卢公,卢锡。眼前这个孩子便是北宋名臣,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蔡襄。这个卢公便是惠安名士卢仁。
卢仁,字帷良,福建路泉州惠安县城山乡德音里八都峰尾卢厝人。
卢仁之父卢愿是自中原迁闽的名门之后,世代书香。卢仁受家学熏陶,学识渊博,乃惠安名士。
卢仁少时师从名士张南轩,极其推崇张南轩以治心养性为根本,尊天理抑人欲,培植涵养的人生主张。
卢仁通经史,工古文,厌弃五代以来萎靡、卑琐、险怪的腐朽文风,极力推崇韩愈及其文章,作文追求简朴、平实、明快的古风。
卢仁修身持重,恪守礼法,从少到老,未曾说过一句粗俗嬉戏之语,更是没有沾染一丁点的不良嗜好。
卢仁持家端方,课读子孙不令怠。卢氏一族兄友弟恭,叔侄之间犹如父子,家人和睦。
卢仁虽有才名,但却屡试不第,以布衣终身。
卢仁家中贫穷,靠开办私塾,教授生徒为生。
虽然家计艰难,卢仁却安贫乐道,从不求于旁人。
卢仁有一子一女,长女卢节,幼子卢锡。
卢节嫁于兴化军仙游望族蔡氏子弟蔡琇(字仲莹),二人生四子二女,长子早逝,次子蔡襄,三子蔡高,四子蔡奭。
蔡襄十八岁时,以农家子举进士,为开封第一,名动京师。蔡高二十一岁时进士及第,授任长溪县尉。蔡奭也官至福州司户参军。
王逊语罢,卢仁便激动的对蔡伯俙说道:“校书郎所作《伤仲永》、《卖油翁》简朴、平实、明快,颇有韩文公之风。”
蔡伯俙谦虚的说道:“卢公谬赞,伯俙不敢当。”
卢仁又感慨的说道:“时人文风多浮靡雕琢,怪僻晦涩,看似华丽,实则无用。校书郎当承韩文公、柳河东、柳如京、王黄州之志,兴古文,去浮华。”
卢仁所言韩文公既韩愈,柳河东即柳宗元,柳如京即柳开,王黄州即王禹偁,都是唐宋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
蔡伯俙闻言便想到了以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的“西昆体”,“西昆体”便极度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