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5年,晋武帝司马炎建国以后,把皇室成员封在各地。皇帝司马炎为了表示天下太平,又放弃了中央对地方军权的控制。这两项政策分别叫行封建制度与罢州郡武备,是晋朝政治上的两件大事。司马炎刚死,赋予地方军权又不加约束的体制就失控了,司马氏的皇族内部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武力夺权。在轰轰烈烈的内讧之后毁灭晋王朝的八王之乱正式爆发,晋元气大伤,公元316年西晋最终在游牧民族攻击下灭亡。
西晋灭亡以后,司马氏的另一支逃到南方(316年前后“永嘉南渡”),重新建立政权,北方成了游牧民族的天下,开启了五胡乱华的时代。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大的游牧族群。
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废掉东晋皇帝自立,国号宋。此后160多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历史上总称为南朝。公元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圭建立北魏;公元439年,统一黄河流域。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此后,东魏为北齐所代替。西魏为北周所代替。在南方,虽然先后有刘宋、南齐、萧梁和陈四个政权的更迭,但这中间除梁元帝以江陵作都3年外,其余的时间,南方各朝的京城始终建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刘宋(420-479年)是其中疆域最大、最强、统治年代最长的一个政权,历4代8帝,共59年。南齐(479-502年)国祚短暂,只有23年,但由于争杀频繁,竟历3代7帝,平均3年一帝,是中国历史上帝王更换极快的一朝。梁代(502-557年)历3代4帝,其中武帝萧衍个人享国时间最久,几近半个世纪。陈(557-589年)首尾凡33年,历3代5帝。陈承衰梁之弊,是版图狭窄、人口孤弱、力量单薄的王朝,加之统治者又极度腐败,最终丧亡于隋朝之手。
南朝以长江为天险,主体是汉人政权。东晋之后,又经历了宋、齐、梁、陈等政权。
东晋政权既不像传统的王朝那样靠武力打下来,也不是某个王朝内部篡权,而是靠南迁和本地的大家族支撑起来的。
东晋的首都在今天的南京,是三国中东吴孙权的地盘。司马氏把东吴吞并了,但民间的认同感并没有建立起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