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弟子孙不离武功最高,年纪又轻,但性格较为沉稳,不喜多言。他坐在萧玉冠的右首,瞄准桌上的那一大盆冬瓜火腿汤,不时给三位师兄弟和自己舀上一勺。
这火腿在当时非比寻常,乃是当朝名将宗泽元帅所创制。只用普通整只的猪脚,腌制之后以松枝生火,慢慢熏就,然后挂在通风之处晾着,让滴油析出来,味道就都存到肉里。宗元帅制这火腿,是为军旅之用,只想便于携带而又能长久保存,却不想竟成人间美味。只是好的火腿制作极为费时,而且如同美酒,越陈越香,第一等的腿子,要五年以上的功夫,才能制好。
孙不离在想:却不知道当前桌上这一份冬瓜火腿汤里的火腿,是多少年制成的,更不知道多少年以后,自己的武功可以有所成就。
三弟子梁峰年纪最大,想的也多,他身形壮硕,食量极大,是以频频吃肉。
他面前放的,是一大海碗红烧东坡肉。这肉乃是当朝早些年间,苏东坡大学士所创制。苏学士蛰居湖北黄州之时,自得田园之乐,不忍看民生艰苦,乃教当地居民把肥瘦夹杂,价格贱如泥土的五花猪肉,制成了一道美味,便是东坡肉。苏学士专门作诗一首,叫《食猪肉》,道出这道菜品的做法诀窍:“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孙不离想的是:大师兄拜入神拳门,将来势必不能再接掌九华掌门,而无论是谁,要坐上这九华派的掌门之位,是万万急不得的,急也无用,正如烧制东坡肉的诀窍,全在一个慢字。
四弟子,现任小师弟,萧长亭次子萧剑冠,却没有多想,他只是觉得兄长一走,以后父亲督促自己练武的强度,要增加不知凡几,千斤重担都要压到自己一个人的身上,因此他酒喝得最多,并且诗兴大发,作了一首诗,送别兄长:
且忆少年游,
江南万里秋。
不知江渚上,
何处觅渔舟。
萧玉冠想的却和别人都不同。他原来很有离愁,但已经思想了很多天,想通了。此刻他只觉得父亲让他离开九华派,加入神拳门下,是对自己的莫大期许,是要让他将来成为一代大侠。自古侠之大者,莫不是曾经闯荡江湖,未曾固守一派。他想的是:
从此以后,海阔凭鱼跃,江湖任我行。
他也想写一首诗,做一首词,却一时卡住了,想了又想,只想起了半句,以此邀诸位师弟共饮同醉:
劝君更尽一杯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