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后的此番行为着实让群臣搞不懂,但是丁瑜洲却从中嗅到了异样的味道和变化。
其实,这个建议还是丁瑜洲无意之间提出来的一句话,让武媚娘获得了灵感。
“长安城内势力庞杂,新旧贵族盘根错节,这倒也无所谓,关键是他们支持太子。洛阳不一样,毕竟算是新城。”
丁瑜洲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当时他与武媚娘在一起闲聊天,他只是随口一提,发表感慨,却不料正中武媚娘的下怀。
事后,丁瑜洲联想起那日的事情,又考虑到当前的朝局,心里便有了一份考量。
他知晓其中的内幕消息,知道武媚娘的处境对于大唐朝政而言,将大唐政治中心暂时搬到洛阳是一种别有用心的谋略。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武媚娘掌管朝政的时间越来越久,武媚娘处理朝政起来越来越得心应手,能力在日积月累中得到了提升,同时天后身后的势力也得到了培植和扩大。
武媚娘此时此刻的势力范围和支持力量已然不是贺兰敏之被杀时候的那种稀薄,已然形成了一大批死忠粉、铁杆粉,其中还不乏很多迷妹。
在这种大环境下,慢慢成长起来的太子由于天时地利人和的得天独厚优势,一次又一次挑战天后的权威,一度让天后觉得有人在戳自己的脊梁骨。
储君势力的增大,对于后权而言,这是严重的威胁,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武媚娘决定出击,不能在坐以待毙,冒着严寒搬往洛阳便是其中一项重要环节。
太子这次也无需在长安大明宫监国,而是随着父皇和母后一同前往洛阳。
走在前往洛阳的路上,武媚娘单独召见了丁瑜洲,并提出了请求,要求丁瑜洲考虑后续事件的保障措施,并确保整个事态的顺利进展,万万不可出现半途而废的窘况。
丁瑜洲考虑细微,审时度势,从具体计划、说辞、联络哪些大臣等方面对武媚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措施。
这些具体举措的总体原则、目的都是为了保证天后的所有权、势力范围,这些措施一经提出,武媚娘便都全部采纳,让武媚娘对丁瑜洲连竖大拇指。
武媚娘意图实施一场新举措,担心在长安受到旧贵族势力的影响和阻挠,但是在洛阳没有很多贵族势力的干扰,所以搬往洛阳实施新政相对会容易许多。
长安从汉朝时就一直延续下来很多世家大族,可谓贵族云集,而洛阳不同,洛阳相对是一座新城,庞大的贵族势力还尚未形成,所以一旦将国家政治文化中心转移到洛阳,贵族势力就无法插手朝政,这对于实施下一步计划的阻力会减少很多。
用丁瑜洲的话说,一旦政令在洛阳颁布实施,待传到长安时,就已经过去一两天的时间了。与此同时,政令也传到了全国各地,即使有贵族大臣们提出反对意见,那也已然来不及了。
古代社会两地之间距离所产生的时间差,对于丁瑜洲、武媚娘而言是最大的优势,也是制胜的法宝和关键。
意识到这层利害关系之后,武媚娘一向果断干脆,二话不说立即采取行动,于初秋时候就搬到了洛阳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