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朝政局势起起伏伏,充满了玄机和暗语,但是各位大臣们仍然在按照既往的惯例沿着原有的道路款款行进着。
没有真凭实据,任凭明崇俨胡言乱语,神神叨叨,大家心里犯嘀咕,但是不会真的去相信,再者历朝历代也从来没有这样的惯例。
天皇天后不表态,任何人都不敢说什么,人家天后毕竟是太子的母亲,说什么也不会对李贤痛下杀手,这是所有人都这样认为的,尽管有传言说李贤不是武媚娘的儿子。
至于武媚娘直接处理朝政,大臣们渐渐也习惯了。
现在是非常时期,人家天皇亲下圣旨让天后替管政事,这是天皇相信天后,天皇两口子感情深厚,夫妻伉俪情深,大臣们越发不敢说什么,再者这也是情理中事,毕竟前朝隋文帝和独孤皇后有过类似先例。
真真假假,没有人能够说得清。
也就是在这种错乱的假象之下,或者说是通俗易懂的先例之下,纷繁复杂的乱象掩饰了天后的真实目的。
所有人都没有看透天后内心深处究竟在追寻着什么?
只有丁瑜洲作为一个现代历史学者穿越来大唐,能够清楚地明白天后的葫芦里究竟卖得是什么药。
虽然武媚娘这次也没有让丁瑜洲参与,没有和丁瑜洲商量一二,但是天后的内心世界,丁瑜洲可以说是一清二楚。
现在他入内宫的次数虽然没有之前多,但是待在内宫的时间却要很长,他本来就知晓“答案”和“谜底”,在武媚娘的言谈举止中敏锐察觉到了武媚娘的变化,他觉得武媚娘处理朝政起来愈发成熟,愈发果断,也愈发体会到了权力的舒爽之感。
一旦体会到权力是那么美好之后就不容易放弃权利,所以武媚娘现在的内心世界就是这种矛盾的组合体。
丁瑜洲仔细观察着周围的一切,作为一个旁观者,他看透了很多,也看明白了很多是是非非。他只是保持着沉默,不再多说话。
李贤亲自来拉拢丁瑜洲无果之后,东宫不气馁,又来了一个太监。
在一个黑夜里,那太监带着一箱黄金和一箱珍珠来丁瑜洲府邸送礼,没有明说来意,只说太子得了稀罕的宝物,让丁大人一起把玩。
其实丁瑜洲知道这太监的言外之意就是让他在天皇天后身边多多替太子美言几句,让他出面来扭转太子在大唐国内外的不利舆论。
那太监是李贤的贴身太监,对丁瑜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祈求再三,以至于丁瑜洲心善慈悲,好心提醒了他几句,让太子回去偃旗息鼓,放低姿态,万万不要再结交大臣。
丁瑜洲觉得太子当前风声鹤唳,暂且退让不是坏事,采取以退为进,以不动治万变,反其道而行之,真的是一条不错选择。
那太监是李贤的贴身太监,很早就跟着李贤,对李贤那是忠心耿耿,回去之后,立即汇报李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