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仰着头急急大喊道:“快拉我上去,吴狗在后面追我,九井三槐镇潇湘。”
“潇湘”指的是本地的潇水和湘水,也常用来指这两条河沿岸的地方。“九井”指的是泉陵城内的九口古井,分别是:撒珠井、紫岩井、吕虎井、春泉井、发珍井、惠爱井、朝京井、智泉井和杨清井。“三槐”指的是城中最古老的三棵大槐树,分别在“寿佛祠”、“镇署”、“府治”里。
这些都是只有泉陵本地人才知道的东西,被守军拿来做口令,也算是他们的一点“恶趣味”。
众人看看河那边,北岸的吴军还在那边徘徊,并没有追过来。再说,上次的浮桥早毁掉了,这黑灯瞎火的就算有船,要过来也不容易,说起来,城下这人水性真是不赖。
但他们还是生怕这是吴军又在耍什么花招,仍是不肯相信。
“你是哪部的?”
“老猴都叛变了,吴狗知道口令也不奇怪。”
“小心吴狗诡计。”
那人见众人不肯信他,急得差点哭出来了,苦苦哀求道:“我真是城里的,府君大人派我去的江陵送信,不信你们去问大人。”
听说他是从江陵回来的,众人一下子炸锅了,趴在墙头上七嘴八舌地问道:
“君侯在哪?”
“江陵城丢了吗?”
“曹贼来了吗?”
一个威严的声音压过了众人:“先将他拉上来再说。”
众人一想也对,这么趴在墙上算个什么事啊,当下也没人再顾得上怀疑这人的来历,赶紧丢了一个竹筐下去。
这个竹筐可不是老百姓平常用来装东西的那种,这是拿来装人的吊篮,篮子大不说,两边还系上了粗大的麻绳。战时城门一般是不开的,纯守城的话,有时守军还会用大石泥土将城门封住,防止敌军从这里突破。那么通常少量的人员进出都是通过这种吊篮。
城下那人显然是累坏了,左肩上的伤口也影响了他的动作,他吃力地翻身将自己的身体丢进吊篮里,许是摔落篮底的时候扯着了伤口,疼得他“啊呀!”一声惨叫。
“拉稳一点,别晃!”这会城上的人们都开始关心起他来了。
吊篮一点点地慢慢被拉上城头,发出“吱悠吱悠”的声响,在黑夜中格外刺耳。
篮子刚被拖进垛口里,周围的人“呜拉”一下围了上去,又追问着江陵的情况,饶是身强力壮的袁龙都拦不住。
那人一边想吃力地向外爬一边说道:“大伙别急,江陵没事,快带我去见府君大人。”
众人一听江陵没事,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这时人群被人从后方分开,一人急匆匆跑进来一把将那人扶住喊道:“小贾,是你?”
这人正是零陵太守郝普,众人见他喊出这人的名字,再不生疑,一个个屏气凝神立在原地看着那人。
那小贾也是硬气,挣扎着单膝跪地说道:“小人贾忍,奉府君大人令,联络江陵,幸不辱命,现特向大人缴命。“
接着又从怀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油封布包,颤颤巍巍地打开,取出一份文书双手奉上说道:”“关君侯手书在此,请大人查验。”说完看着郝普见文书接过后,两眼一黑,昏死过去。
郝普大喊道:“军医,快传军医。”
周围人也被这汉子感染了,纷纷大声喊道:“军医在哪?军医快来。”
袁龙两步踏上前去,赶紧俯身查看,只见他面无血色,嘴唇发白,一支羽箭正中右肩处。
再一细看衣衫下的伤口,他眼前忽然一亮,这一箭伤得巧,眼下虽是看着瘆人,却也没伤到紧要处,若是稍稍偏那么一寸,后果恐怕都要严重得多。饶是如此,这一下想来也不是常人能忍受的。
“果然是条好汉子!”袁龙心中默想,又怕旁人也上来查看伤处,他一把抱起躺在地上的贾忍,一边快步向城下跑去,一边喊道:“先送回府衙再说。”
众人连连称是,这城头凉气瘆人,是不能在这躺着,转身就准备一起跟去府衙看看。
这时,郝普登上了边上一截矮墙,高高将手中的文书举了起来,大声喊道:“兄弟们!”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他吸引了过来,没人再跟着袁龙离去,这可是南郡来的文书,是关君侯亲手写的。
近七百名汉军将士聚在城头,围在郝普的周围,没有一个人说话,每个人都静静的站在那里,默默地看着那封带着暗红封印的文书。
郝普见状大声喊道:“兄弟们,你们听到了吗?江陵没事,关君侯没事!”
所有人高声应和道:“听到了!”
郝普又将文书双手举在身前,将上面的火漆封印朝向众人,大声喊道:“这是君侯的荆州大印,你们看到了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