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富忽然想起一件事来,说道:“说起来,在下之前所说的那寒冬养虫之法还是小怜家传之宝。”
糜芳奇道:“哦,竟有此事?”
胡富接着说道:“千真万确,说来也巧,当年南下避难路过彭城国时,家父阴差阳错下救了小怜一家,一同到了九江,便在那时家父与小怜的父亲结为至交好友。后来,机缘之下,在下有幸习得这妙法。”
糜芳不露声色地问道:“哦?小怜姑娘当时也在徐州?”
胡富笑道:“先生说笑了,初平四年距今已近二十年了,到九江后四五年小怜方才出生,那时哪有她啊。后来她父母过世,便将幼女小怜托福给家父照顾,此后她与家父便以父女相称。”
糜芳道:“亏得令尊心善,若非如此,这兵荒马乱的世道,一个弱女子怎能活得下去。”
胡富道:“唉,宁为太平犬,莫作乱世人。这世道百姓日子越来越难了。”
糜芳道:“如今孙曹相争,九江也不太平吧?”
胡富愤愤道:“可不是,曹贼凶残,那碧眼儿也不是好东西,好好的一个九江郡给这二人搞得是鸡犬不宁。”
糜芳微微一笑,那东吴之主孙权天生异象,一双瞳孔生得如碧玉一般,所以常有敌人以“碧眼儿”来辱骂他。两汉素来讲究的便是“忠孝”二字,莫不是视君如父,想来这胡富不是东吴的人,否则必不能这样辱骂君上。
糜芳接到:“既是如此,俗话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阁下何不举家迁来荆州?”
胡富接道:“实不相瞒,在下正有此意,早听说南郡太守糜大人爱民如子,在他的治理下这南郡是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在下这次便是先来探探路。”
糜芳听了心中十分得意,面上却是不露声色道:“如何?”
胡富面露喜色道:“这一来才知果真是名不虚传,这南郡比起九江来简直是判若云泥一般。眼下在下自己先来落脚,等回去把家中诸事安排妥当再寻访一套大屋举家前来。”
糜芳轻捋短须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胡富轻轻摇摇头叹道:“只是族中人口众多,恐不为本地人接纳。“这倒也是实情,土地就那么多,也都各自有主,突然来一大族要分一杯羹,难免会受到排挤和刁难。
糜芳笑笑说:“此事不妨,如有人为难,只管来找我便是。“
胡富愕然地看着对方,那张满是疑虑的脸上分明写着:“你是何人?这么大的口气。“
呆呆地看了好一会,他结结巴巴地说道:“莫……莫非……“
糜芳笑笑,只是轻捋短须并不说话。
这时,身后的老蔫接话道:“我家老爷正是本郡府君糜大人。“
此话一出如同晴天霹雳一般,只见那胡富已是目瞪口呆、不知所措,小怜更是是花容失色、呆呆的愣在原地。
糜芳想来是见惯了这样的情景,笑盈盈地看着对方。
过了好一阵子,胡富两人方才回过神来,赶紧上前两步扑到在地,口中哆嗦道:“草民胡富(小怜)叩见府君大人。“
糜芳哈哈一笑,伸手虚扶一下说道:“你我相交已久,不必多礼,快快请起。“
胡富两人又拜了一拜,口中连连谢恩,才仓惶回到自己案前坐下。
两人又随意聊了几句,这胡富不愧是走南闯北的豪商,不多时便调整过来,语气也不似刚才那样惊慌失措。可那小怜毕竟还是个半大的孩子,一惊之下如受伤的小鹿一般,跪坐在胡富身后微微颤抖。
又聊了一会,一名家丁轻声走到门前躬身说道:“老爷,酒菜准备好了。“
胡富一听恳切地说道:“难得府君大人光临寒舍,请大人务必赏光小酌两杯。“
糜芳摆摆手说道:“不必了,今日已尽兴,来日再饮吧。“
说完起身便要走,胡富又不敢上前拉扯,只好在一旁苦苦挽留。
眼见糜芳稍稍整理好衣冠。正准备迈步出门,一个白衣身影忽地闪了出来,扑到在他脚边。唬得门外两名亲兵“呛!“的一下把腰刀拔出半截,虎视眈眈地盯着来人,却见伏跪在地上的那人身形窈窕,正是一直躲在胡富身后的小怜。
小怜跪在糜芳脚边,抬头望向他,双目犹如一泓清泉,晶莹的泪珠在眼眶中打着转,似乎马上就要涌出来,樱桃小嘴轻启,吐出柔弱的声音:“求……求大人多待片刻,容小女子……伺候大人……饮一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