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肃~静!肃~静!”有侍朝太监大声呵斥,这还是他第一次经历这种场合,有点生疏。大沥皇帝上朝了,此时,他已端坐龙座。
“吾皇万岁!千古长存!”众大臣停止了议论,纷纷跪伏在地。
“都起来吧!”扫视了一圈下面跪伏的帝国重臣们,“都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吧!都议议吧!”虽然久不上朝,但控场能力还是不错的。
“陛下!”一个花白老臣从众大臣中走了出来跪下,“当初把战王从北方撤下来臣就极力反对,是张丞相力排众议,极力保举的张延庆。如果是战王坐镇北方,万不会发生这种事。”说话的是兵部尚书万青。
“陛下!”张成赶紧出来跪下辩解:“当初用周延庆替下战王,是议政处的议定的,议政处不是我张某人一个人说了算的。”议政处也是有派系的,他张成自然是一派,福王也是一派。当然还有中间的周仕严,基本就是个和稀泥的。加上年纪太老了,听个话都得别人大声重复三四遍才能听得清,虽然是个执事,差不多也就是个摆设。
战王镇守北方近二十年,战功赫赫,军纪严明。福王张成两边对北方边军针扎不进,油泼不进。加上皇帝也对这个劳苦功高手握重权的叔父颇为忌惮,而且战王主张坚守,而皇帝更希望有生之年能够一举平定北方,名垂青史。所以在得到另外两方的默许下,张成才得以撤掉战王,换上三方都勉强能够接受的张延庆。
万青这一口咬的,可不只是张成。
“好了,万青,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大沥皇帝出来打圆场:“眼下,十五万跶瓦铁骑已经南下,要如何应对,才是该讨论的,都议议吧。”
一句话,盖棺定论。
“陛下,北方边军建制依旧完整,军团主力受损轻微。臣建议仍由战王重新出任统领。”
“跶瓦铁骑已经南下,十一路信使就一路到了京都,战王如何能够平安到达北方。”
“臣建议召集皇畿附近几个省守备军,统一组建一支新军团,拱卫京都府。”
“臣建议再从邻省守备军中抽调一部分补充。”
“臣建议从西北军抽调一部分人马支援新军团。”
“臣建议派出几路信使到北方,稳住张延庆,要他戴罪立功,拿下大散关,切断跶瓦铁骑的援军。”
…
朝堂上,众臣议论纷纷。不得不说,集思广益还是有很多好处的,至少比几个人想的更宽,更周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