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客机一般指的是指最大起飞重量超过100吨的运输类飞机,包括军用大型运输机和民用大型运输机,也包括一次航程达到3000公里的军用飞机或乘坐达到100座以上的民用客机。
习惯上来说中国把150座以上的客机称为大客机,而国际航运体系习惯上把300座位以上的客机称作“大型客机”,这主要由各国的航空工业技术水平决定的。
比如世界上最大起飞重量超过100吨的飞机有波音747、空客A380等等。
飞机的研发能力直接反映一个国家民用航空工业甚至整个工业体系的整体水平。1955年,美国波音公司开发出大型喷气式客机波音707,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同年北极熊生产的图-104首飞成功。1969年,英、法、德等欧洲国家联合研制出与波音比肩的大飞机空中客车A300。这些飞机是民航使用最广泛的主力机型。
作为一个有理想的大国,1970年,中国开始了一项代号为708的工程———制造自己的大型喷气客机。1970年来自全国航空工业300多个单位的各路精英被调集参与研制任务,该型被命名为“运10”。一时间万众瞩目。
1980年运十首飞上天。并且飞行最远航程8600公里,最大时速930公里,最大起飞重量110吨,最高飞行升限超过11000米。最值得称道的是,该机还在在高原地带的XC,连续7次试飞均获得成功。使运十成为中国第一架按英美适航条例设计的国产飞机。
运十是中国飞机设计首次从十吨级向百吨级冲刺,这种量级的放大和跳跃会出现尺度效应,需要重新找到解决的途径。许多结构和系统,甚至概念和方法都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
中国也由此成为继美、苏和欧盟之后第四个能自己造出100吨级飞机的国家。但由于多方面原因,80年代中期,耗资5.377亿元人民币的运十项目被迫下马。仅比欧洲空客晚两年起步的中国大飞机制造业,自此举步不前。成为无数中国人心中的痛。
运十的设计极为先进,各种相关技术都落入设计者的视野。运十设计的飞行时间大部分在高亚音速区域,而当时只有前苏联的图104、欧洲英国的三叉戟和美国的波音飞机能达到这个速度。但可惜被中途夭折。
直到若干年后一款被命名为C919的大型客机才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第一个“9”的寓意是天长地久,“19”代表的是中国首型大型客机最大载客量为190座,“C919”之后未来的型号也可能命名为“C929”,其中“29”代表这一机型的最大载客量为290座。
最终投产的C919,复合材料用量占15%,铝锂合金占15.5%,将选用国际最先进发动机和机载系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