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清末民初时期,在北平有这么一位爷,只见他个子不高却又瘦骨嶙峋,脸型是棱角分明,剑眉星目,细看长得倒也算得上英俊。可偏偏却不修边幅胡子拉碴,一件满是补丁的大褂穿在他身上拖天扫地的。
这位爷姓冯,名叫二马,可见当年他父母给他起名字有多随意。
冯二马每天在北平各地唱快板为生,有时候一天下来嘴皮子都磨吐露皮了也挣不着两个铜板。没有钱就吃不上饭,吃不上饭他就饿。饿他怎么办呢?冯二马也有办法--赊!
看谁家卖馒头卖了不少生意不错,笑嘻嘻的蹭过去,揉揉鼻子跟卖馒头的老板拱手道声“辛苦”,讪讪的赊人俩馒头吃。
冯二马这人别看穷,讲究,有时候别人好心给他俩馒头不要他还钱他还不愿意,执拗的从口袋里掏出钢笔,从旁边墙上撕下一截儿海报,认真的写下“今天欠谁谁谁大馒头两个,过多少多少天指定来还钱,说话不算话的是孙子”。店家接过这条子瞟了一眼,也没当回事,也没指望他还,扔在了一边。但是到了定好的日子,冯二马肯定会一分不少的把钱送来。
有那么一回,连续下了好几天的大雨,到了冯二马定好的还钱日子了,经常赊给他馒头的刘嫂一天也没见到他的面。倒不是怕他不还钱,刘嫂心说这下了好几天的雨,冯二马也没个唱快板的地方,就算有这天儿也没人听啊!这些天没进项,别再是饿死了吧?
正琢磨着,不远处隐约发现一个身影,又肥又长的大褂被雨水浇的紧贴在身上,肋叉子都能看出来了,这不是冯二马又能是谁!只见他一手撩着大褂一手捂着脑袋,正往这跑呢!
等他跌跌撞撞的跑到刘嫂跟前儿,气儿还没喘匀呢,就赶紧从大褂兜里掏出来五个铜板,憨笑着“刘嫂,馒头钱”。
刘嫂看着他冻得发青的手眼泪都快下来了:“大哥,您不用这么着急,您就算要还钱,等雨停了再来也不迟啊”
“嘿嘿,没事,嫂子,您甭客气,我刚三十出头,您别叫我大哥。喏,钱您收好”冯二马还是揉了揉通红的鼻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