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申时左右,尹润之才在茶客的阵阵叫好声中连连鞠躬退下场来。
冯二马还沉醉在精彩的情节中,师父叫了两遍都没有听见,第三声才如梦方醒,赶忙答应着跑到师父跟前。
“师父,您说的太棒了,我都没听够!”冯二马由衷的赞叹到。
“我用你捧?带你来一是练胆,二是学习,说说看,这半天学到了什么?”尹润之呷了一口伙计端上来的碧螺春,问道。
“师父您的节骨眼儿找的特别好,哪儿轻哪儿重哪儿停顿拿捏的恰到好处,我在外头听着都不由自主的跟着您说的走,如临其境一般。”冯二马抚着下巴边回忆边说道。
“嗯。还有吗?”
“师父您气息特别稳,您能教教我怎么才能跟您一样,一场活下来一点都不累吗?我说了一小段都出汗了。”
“气息稳,首先要基础扎实才行。其次,要对自己要说的东西了如指掌,最后,就是要经常练习。你上场次数多了,不紧张了,气息慢慢就稳了。”
“嗯…”冯二马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尹润之拿出几张纸,递给冯二马:“这是刚才你上场的时候我记的东西,你自己看看吧!”
冯二马双手接过来一看:嗬!师父把刚才自己说书时哪儿滚纲儿了,哪儿被大伙儿择毛儿了,哪儿扣子没做好,哪儿气息没用对,甚至说道哪儿有观众离席了,记得一清二楚。
冯二马感激的看了师父一眼,尹润之说道:“走吧!回家我再给你好好说说。”
冯二马把那几张纸仔仔细细的折好放袖子里。这才跟掌柜的道了别,乖乖的跟尹润之出了门。
往后的日子,冯二马每天除了和师父一起去茶楼说书,就是在家。师父把自己书房的钥匙给了他,他想什么时候去看随时都可以,只一个要求,别把书弄坏了。
每次他上场说书,尹润之都坐在旁边边听边记,几个月下来,尹润之给冯二马的点评都可以写本康熙字典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