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发出了第二百章,可喜可贺啊!
首先,已经写了四十一万多字了,字数超越了《林海雪原》,实现了第一个目标。
其次呢,离三百章的终极目标,也是越来越近了,可以说是已经听到胜利的号角了。
有一段时间没有说技术流小说了,今天忍不住还是要谈一谈。
其实,技术流小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相反,它们都是不可或缺的。
我说过要努力打造自己在文坛上的精品工程,做到三个一,一流的构思、一流的创意、一流的写作,简称“三个一”工程,可不是说着玩的,是实实在在在践行的实践活动。
每写一章之前,总有一种诚惶诚恐的感觉,就怕写得不好,玷污了前面的汗水和努力,写好后总觉得还行,便又担心下一章不要拖累了全篇的水准。
当然有压力是好的,有压力才有激情、才有干劲,才有全力以赴、认真对待、绝不敷衍的态度,才能出精品。
写了这么多了,有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我慢慢地发现了自己写小说的若干优势。
首先对话很出彩,常能妙语如珠,滔滔不绝,却又恰到好处,正话反说、话中有话、玩弄话术等方面,运用纯熟,在掌控话语权方面,收放自如。
其次,善于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甚至是景物、道具、场面等,多位一体,综合推进情节的发展。
主角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都是契合他的身份、此时的心态以及情节的进展的,都对故事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别看他只吐出几个字,做出简单一个动作,似乎无意的一个眼神,其实那也都是富有深意的。
例如,刘馨予拿来了叶之妍的信,当着刘馨予的面,李啸只是“飞快地浏览了一遍”,但是等刘馨予走了之后,“李啸又拿起叶之妍的信,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
传神地点出了,李啸其实对叶之妍是很关心的,但在刘馨予面前又不便于表露出来,对后面故事的延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再者,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创意新颖,变化多端,绝不搞“一招鲜吃遍天”那一套,每个故事都力求避免雷同,争取创新。
如打肖家岭是用攀爬岩壁夜袭的手法,但到了歌尧山就不再搞这一套了,改成下迷药放倒对手,兵不血刃地就解决了战斗。
前面刚写作时,觉得现在的年轻读者,一般可能都喜欢快餐文化,所以一个故事一条线,一般最多不超过三、四个章节,就结束了。
写到后半段,就不想受此束缚了,放开了手脚写,如在重庆这里,就抓内奸、孔明灯及热气球防空、飞艇、姚芩茵、气象基地、地下电台等多条线齐头并进,那才热闹,方显水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