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李朗润的讲述,沈岳颇为动容。
他接着就把与和泉次郎的侄子和泉彦助在美国相遇的事情告诉了李朗润,只是没说那一次拍到了赤玉朱雀。而和泉次郎的背景,他也大体介绍了一些。一些古玩的外流,日本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而且有不少人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
“和泉次郎的五行会,除了买卖古玩,恐怕也是一个研究奇门异术的组织。”李朗润分析道。
一个下午的亲密交流,让两个年轻人几乎成了知己。一个长在福利院的孤儿,一个出身富贵的英籍少年,就这么奇妙地相遇、相识、相知;所谓朋友,靠的就是这样的机缘。而他们,在未来的时间里,还将一起面对更大的挑战和风浪。
就在沈岳和李朗润交流之时,七爷和戚?来到了顾学衡的家中。
“伯文兄,别来无恙啊?”
“托福托福,学衡兄气色不错,你不得宝谁得宝啊。”
一番寒暄之后,宾主落座。“听犬子说,贤侄女眼力也是了得啊。”顾学衡身体微微发福,但保养得很好,气色确实不错。“哪里哪里,我看延风才是眼力不俗,过不了几年,恐怕眼力要超过你啦。”七爷的这番赞赏并非全是客套,拍得刚卯一事,留给他的印象很深。
而后切入正题,七爷在书房见到了这件明代紫红釉钧窑花盆。而顾延风的目光,一开始似乎更多在戚?身上。
钧窑,“汝官哥钧定”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因为在钧州境内而得名。在宋代,出现了一种首创,就是在釉中添加了一些铜金属,造就玫瑰紫、海棠红等紫红色釉,绚丽美艳,如霞光丽天。北宋后期,出现专为宫廷烧制、养植奇花异草用的各式花盆,更是其中的精品。
家财万惯,不如钧瓷一片。钧瓷挂红,价值连城。这些民谣,无一不体现出钧窑瓷器的珍贵。
而明代钧窑,其实就是仿宋钧瓷,存世极少,论述文献也是凤毛麟角。但是却传奇般存在着,其无与伦比的精湛技艺,仿佛一面旗帜,令后世无法企及,只能仰望。明代仿宋钧瓷主要集中在前期,尤以宣德时期最为经典。
七爷端详着这个花盆,大小适中,造型堂皇大气,紫口铁足,釉面紫红中杂以蓝色,釉面纹络为漂亮的泪痕纹。随后,七爷对着口沿和边角仔细看了起来,目光集中到密集的铁锈花上。
“我拿放大镜看过了,铁锈花确实漂亮。”顾学衡在一旁说道。
明代钧瓷,可以说在各方面仿宋达到了极致,而其中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铁锈花,这一特征在历代钧瓷中独一无二,后世难以仿制。顾学衡的这句话,已经充分说明了他的古瓷器功底。
“一个花盆,做得如此富丽堂皇。明代钧瓷精品,并不差于宋代钧窑,若不上手真品,又有几个人能看出两代钧瓷之间的差别呢?”七爷接口道:“好一个美丽的铁锈花!”
此时,一旁的顾延风微笑着鼓起了掌:“大家就是大家,晚辈受教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