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开时,康熙五十三年姗姗而至。
由于我的满语和蒙古语都已经学得不错,康熙升我为代诏女官。代诏女官这个职务顺治年间就有,但一直并没有人去做,是个虚位,直到现在才用上。这代诏女官倒是个清闲的活,就是协助康熙处理日常事务的,小到研磨铺纸,大到代拟诏书,像是个书童的作用。
其实,康熙勤政,基本上每份奏章都是亲自批阅书写,只有那些不太重要的诏书和奏折才有我代拟。我能做的只是研磨铺纸,偶尔也上上茶水,一天工作个两三个时辰。不知皇上为何升我职务,代诏女官和奉茶女官之间,品级相差很大,代诏女官是三品,奉茶女官是七品。
……
我正吩咐两个手拿斧头和砍刀的太监,十四爷远远而来,我们向他请安。他笑问:“你这是做什么呢?这么大的架式?”我回道:“折梅花。”他嘲笑道:“我还以为你打算把整株梅树都剁下来!”
我吩咐完两个太监放梯子去,侧头道:“这就是你见识浅薄了,平日供梅不过置于几案,瓶子大小有限。我如今的瓶子可大着呢,不如此,怎能相配?”他道:“瓶子大了未免蠢笨,不见得配的上梅花。”我笑问:“去年年末琉球进贡的那对瓶子如何?”
十四爷微一思索笑道:“配得起。虽大但形态古雅,色泽晶莹圆润,连皇阿玛都很喜爱,自进贡来后,就一直置于房中,日日赏玩。皇阿玛这个主意真是新鲜别致。”我笑说:“不是皇上的意思,是我自个的主意。”说完,双手卡了个方框,从框里看向梅花,比划半晌,才决定,两个太监忙依言砍下。
又去寻另外一株合适的梅树,我一面查看,一面问一直跟随而行的十四爷:“你不去忙正事吗?”他道:“没什么正事,来给皇阿玛请安,反正顺路,待会和你一块过去。不过暖阁就那么大,一株足以,两株反倒不美了。”
我道:“一株打算奉给皇太后的。皇上早几日就念叨过该拿一个瓶子到宁寿宫,现在带着梅花一块送过去岂不更美?”我指着一株梅树问:“这株可好?”他细看道:“后面那株更好。”我侧着脑袋看了一会道:“前面的小枝分歧,更秀雅;后面的孤削如笔,更硬朗。”沉吟了下道:“就后面那株吧!”
我笑说:“这株,我一时倒不知该如何选取,烦请十四爷帮着挑了。”他一笑未语,静静看了会,吩咐太监如何砍取。两个太监一人扛了一树尾随而行,行至乾清宫前,让他两人在外候着。我随在十四阿哥身后进了暖阁。
两人请安后,我俯身向康熙道:“奴才砍了两株红梅,打算供在这两个瓶中,皇上批阅奏折累时,赏瓶时还可以赏梅,瓶梅相得益彰。”康熙看了眼瓶子道:“很好,主意不错!”我行礼后,忙吩咐太监注水、插梅。
康熙起身踱步看了一会,笑指着左边一瓶道:“两株都挑的不错,朕更喜欢这株。皓态孤芳压俗姿,不堪复写拂云枝。”十四阿哥笑看了我一眼,我笑回:“奴才不敢居功,这株是十四阿哥挑的。”康熙瞟了眼十四阿哥道:“只是这样两株梅花插在屋中,略显拥挤,反倒有损梅的清旷高逸。”
十四爷道:“皇祖母也喜欢梅花,不如拿一瓶过去。”康熙叹道:“朕一时竟忘了!有道理!”一旁的梁九功听闻忙叫人准备架子。梁九功躬身问:“万岁爷,送哪一瓶?”康熙笑指了下我挑的那株。梁九功忙命人抬出去。
康熙从桌上拿了份折子递给梁九功,对十四道:“你看看。”十四爷忙接过,过了一会,递回给梁九功,康熙问:“是否该禁?”十四爷道:“依儿臣看,户部请禁小钱,实属不必。事若利于民,民必效之;若不利于民,即使依法强行,也不能长久。”康熙颔首道:“凡事必期便民,若不便于民,而惟言行法,虽厉禁何益?”边说边在奏折上一挥而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