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2年(初平三年),司徒王允以貂蝉为饵设美人计,主谋与司隶校尉黄琬、仆射士孙瑞等联手刺杀董卓。吕布刺死董卓,如愿以偿抱得美人归,而王允也得偿所愿独揽大权,两人共同把持朝政。
然而好景不长,他们一个有勇无谋,刚愎自用,一个气量狭小,老而不死。在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董卓旧部反攻倒算之下,很快便重新占领长安,不仅杀死王允,而且还赶跑了天下第一猛将吕布。
小皇帝刘协受此胁迫,不得不颁旨将李傕升为车骑将军、开府、领司隶校尉、假节、池阳侯,并在其后又升李傕为大司马,郭汜为后将军、美阳侯,樊稠为右将军、万年侯,张济被封为镇东将军、平阳侯,外出屯驻在弘农。
所谓人祸之后必有天灾,天灾之后也必有人祸,本来就已连续大旱的年景,更是雪上加霜。
公元194年(兴平元年),三辅大旱,谷价腾贵,一斛谷值钱50万,百姓吃糠咽菜,最后长安城中甚至发生了人吃人的事件。
刘协闻讯大骇,随即下旨命侍御史侯汶出太仓米豆煮粥救济百姓,但因为粮食不够仍然有很多人饿死。刘协怀疑侯汶没有如实用全部粮食赈济灾民,而是趁机侵占公粮,于是派人取米、豆各五升,在自己面前亲自监督下熬成粥,结果最后出粮两盆,证实是侯汶作弊,于是责打侯汶五十廷杖。
正是有了这样一个亲身经历,刘协才在震惊之余,也第一次开始正视这个从前他在深宫之内绝无可能去思索的民生大题。
也正因有了这样一次炼狱般的自我灵魂拷问,刘协也才在此后的逃难中,苟延残喘,也让自己坚强地活了下来。
公元195年(兴平二年),一心想要独揽朝政的李傕杀樊稠,与郭汜在长安城中开始各自拥兵相攻。刘协派尚书、侍中去为李、郭二人和解,二人不从。
为了争得政治上的主动权,郭汜阴谋将刘协劫持到自己的军营,不料未等郭汜下手,消息已经走漏,李傕抢在前面,派兵将刘协、皇后、宫人及大臣们劫去。李傕、郭汜相攻数月,死者万数,长安城几乎变成一片废墟。刘协也在两军的争夺中,再次易手,为郭汜所获。
万般无奈之下,刘协最后使出杀手锏以死相逼,方才投鼠忌器地争取到了李傕、郭汜的默许。率百官出长安,东归洛阳还都以换取更大的生存空间。
然而行至十月,轮替“护驾”的郭汜突然反悔,要重新挟持献帝转至郿县而去。
随行护驾的董承、杨奉、杨定等将领极力反对,郭汜便使其帐下大将伍习趁夜烧毁焚烧学舍,试图趁乱劫走刘协。杨奉与杨定引军击败郭汜,郭汜唯恐李傕趁虚而入,只好引军退去。
刘协车驾一行,这才在这个千载难逢的空挡之间,跋山涉水,终于走到现在的弘农郡华阴县境内。
可惜一行人喘息未定,祸端又起。
随驾的偏将杨定想要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突然诬陷驻守华阴的段煨谋反。紧接着,远远尾随在后的李傕、郭汜大军,马上乘势而上,借口救援段煨引兵前来,意欲故技重施,重新将刘协据为己有。随后,双方在弘农郡东涧大战,董承和杨奉战败,死亡的百官、士卒数不胜数,女眷辎重,皇室的各种器物、珍贵典籍散失四处,惨不忍睹。
刘协身边的虎贲将、羽林军甚至不到百人,李傕、郭汜二人,更是命令手下兵将绕着献帝的营寨,不分白天黑夜地大声呼喊、骚扰,恐吓,本已不多了的百官也都走的走,逃的逃,所剩无几……
这一幕幕不堪回首的往事,在孟想刻意逼问下,彻夜难眠的刘协,整整想了一夜,在天色大明时,终于瞪着一双红肿的眼睛,走到了孟想面前,长身拜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