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个周一的早上,在公交车上。当我把视线从手机显示屏,投放到人群中,奇妙的事情发生啦。书中说的道理,似乎被拥挤的人群,完美演绎。开启思维之旅,特此整理,一篇读书笔记。
在上班高峰时,公交车从始发站,到地铁站,人越上越多。司机为了让公交车,最大限度的载客,会不断的对着人群喊:“都往里面走一走”。前门上客,后门下车,在最初的几站中,根本就没人下车,于是前门的乘客,越上越多。当前门乘客多到一定程度时,奇妙一幕就上演啦。
到达站台后,等车的人群,黑压压的围拢在,公交车的前门处,等着上车。车门打开一瞬间,挤在最前面的人员,前面是已经在车上的人,后面是其他等着上车的人。展示身材的时候到了,最前面的几个人,通过辗转腾挪,一般都能挤上去。后面还有很多等着上车的乘客怎么办?
司机会打开后门,当后门一打开,站在前门处,却排在后面的人群,不管是男是女,会迅速的向后门靠拢。甚至跑到后门的过程中,都是保持队形的。沿着车身,依次排开,迅速移动,一举冲到后车门,跳上车。而在前门,差一点就上车的人,往往继续努力,依旧准备前门上车。
这一幕和书上说的现象,如此相似:正面牵制,迂回包抄,攻敌后部,断其归路。
当进攻一方,准备攻击防守一方时。面对的可能是,精心打造的防线,比如马奇诺防线。优势的装备,以逸待劳的守军,有利于防守而不利于进攻的地形。而防线的存在,本身就是为了应对进攻。
这时进攻者怎么办?进攻者可以像挤公交车一样,展开自己的进攻节奏。进攻者也有进攻者的优势,进攻前的情报收集,进攻目标的选择,进攻兵力的配置,进攻时间的把握。
第一项即是派遣一支大军,直接攻打敌方主力(挤前门),进攻要猛烈而坚决,黑压压的围上去(以正合),让敌方相信,我方决心正面突破。因为进攻的时间,地点,和兵力,我方事前准备。又是突然进攻,敌人不知道我们用于作战的人数有多少,从而迫使敌人调集全部后备力量来遏制我方。就像是挤公交,前门的乘客越聚越多。
接着,派遣另一支大军(以奇胜)。绕过敌人侧面,袭击其后部(挤后门)。以威胁其交通线和退路。从而使白热化的战争,朝有利于我方演变。进攻速度要快,快到敌方来不及探明虚实,变更部署。在高度紧张的战争环境中,一旦后方被断了后路,会本能的想逃跑。如果仅仅是正面进攻,就算进攻得手,敌人面对失败,也是有心理预期的,只能说是败退,而不是崩溃,更达不到让敌方失去所有本钱的可能,既围歼效果。
正是因为前门人多到挤不动,才会打开后门。同样的道理,正面硬杠往往能吸引敌方注意力,正面缠斗越激烈,迂回包抄的部队,所遇到的阻力越小,越有可能断其归路。一旦封锁了敌方交通线,敌方的命运就已经被我方判决啦。要么被包围,要么逃跑。历史证明,多数情况下,都是逃跑,当然如果敌方还来得及逃跑的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嘛。为了扩大战果,迅速追击,除恶务尽,不给敌方重新组织防线的机会。痛打落水狗,总比攻打堂堂之阵要容易的多。
韩信在井陉之战,以少胜多,绝不是仅用背水列阵就能概论的。在还没有开打之前,韩信连敌方统帅部做出的啥决定都一清二楚。在探听到成安君陈馀没有听李左车之计,偷袭汉军后勤,并且勘察完整个井陉通道没有伏兵后,韩信这才放心的将大军开进了井陉道。(《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韩信在会战地点摸底后,秒变影帝,开始了一系列逗你玩表演。先是半夜令灌婴率领2000人,每人手持一面韩信军旗,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摸黑摸到赵军大营背后的山岗里隐藏起来。有朋自远方来,不带一份惊喜怎么行?韩信驻扎军队的地方,离赵军大营有点远,中间还隔着一个绵蔓水的河流。这时派出灌婴,对方不容易察觉。
天亮后,韩信在敌人眼皮子底下,亲身骚操作。一万精锐,先行渡河列阵。赵军看到后,那叫一个开心哈。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闯进来,你敢死,我就敢埋。固然韩信严重违反兵法,把自己置于死地。可是逗的赵军开心过火,忘乎所以,也没有遵守兵法,半渡而击。就像看傻瓜一样看韩信,静静的等着汉军渡河。韩信亲率两万人马,压阵过河。过河后,没有和一万先锋回合,而是直接攻打赵军。
陈馀看到韩信排队来送人头,有便宜不占王八蛋。两军开始厮杀起来,你来我往杀得天昏地暗。赵军相对汉军,数量上占优势。渐渐的,汉军就落了下风。汉军且战且退,退到河边。韩信之前的伏笔,先期一万人加入战局,有了这一万人作为缓冲,汉军避免被赵军像推土机一样的推到河里,只是败退不是崩溃。影帝韩信,在人群中大喊:“退无可退!诸君何不奋力而战!”,汉军回身奋战,开始稳住阵型。这时,守在大营的赵军一看,韩信被围着河边,马上就得完蛋啦,再不去,仗就打完了,自己何来军功哈?于是乎全军出击,河边挤满了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