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起源北|京路高第街内有一小巷叫许地,里面住着名门望族的许氏家族。许家的发达,也是从无到有一步步走的。清初,许氏家族的第一代从粤东澄海迁来广州时,十分穷困。第二代的许拜庭不仅成了广州一大盐商,富甲一方,而且繁衍了一个对中国历史有重大影响的许氏望族。
1、许拜庭,清朝人,广州著名盐商。(1772-1846),名赓飏,字美瑞,拜庭为其号。广州许地许氏家族的创始人。13岁在盐店当学徒,凭借聪慧勤奋,经数十年努力,成为清代广州富商。因出资组织剿灭海盗而被嘉庆皇帝赐“议叙同知“加一级,后又获“诰封中议大夫“奖赏。
2、许祥光(1799~1854),字宾衢,广州人,许拜庭长子。道光十二年(1832年)进士,是许氏家族第一个中举,第一个戴上红顶官帽的子孙。1849年率族人在高第街修祠堂、建大宅,当时那一带人称为“许地“。此外,许祥光还是广州抗英运动领导者之一。街坊邻里至今流传着他拒英人入城的佳话。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按《南京条约》,广州虽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但英人惧怕粤民强悍,不敢贸然进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3月间,英军坚船利炮闯入珠江港口,以攻城恫吓,欲强行入城时,许祥光联合广州爱国士绅,反抗英人入城,带头捐献白银6万两,并号召城内外居民组织团丁备战,集合市民出兵、出武器,约得团勇十万,劝集捐银40万,购买枪械、粮饷,日夜守城。许祥光还以粤绅名义,正式致函英军,陈说利害。许祥光的外交词令点破了英军的恫吓,最后,“香港总督”英军司令文翰无计可施,不得已在洋行门前贴布告:“严禁英人入城”。许祥光1854年卒于任所,时年56岁。
3、许应骙,字昌德,号筠庵。广东番禺县(今广州市高第街)人。从小聪慧勤奋,8岁即被录取为县学生。道光二十九年(1849)中举人;道光三十年成进士;咸丰二年(1852)朝考名列前茅,任翰林院庶吉士;咸丰三年,散馆考试授检讨;同治元年(1862)参加纂修《文宗显皇帝实录》,书成,授冼马。以后,历任翰林院侍读、侍讲学士、詹事府左右庶子、署国子监祭酒。光绪元年(1875)充福建乡试正考官,次年被授予甘肃学政。不久,又升为内阁学士、兵部左侍郎。光绪六年,奉旨充“会试“副总裁。这是有科举考试以来广东人充当“会试“总裁的第一人。后又历任户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等职。
光绪十七年,朝廷仓政纷乱,连年侵耗。许奉旨任仓场侍郎。他认真查办仓场积弊,使“南新仓颗粒无亏“。光绪十八年,朝廷特赏许应骙可以在紫禁城骑马。光绪二十一年又任都察院御史。次年,晋升为工部尚书、“殿试“读卷阅卷等职。光绪二十三年,充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许不通外情,无法应付外交事务,是年转礼部尚书。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下“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御史宋伯鲁上书请废八股,建议将经济岁举与正科合并。许应骙则极力反对,主张将经济科并归于八股。五月初二(6月20日),宋伯鲁、杨深秀联衔上书弹劾许“庸妄狂悖,腹非朝旨“,要求罢黜他。光绪帝诏令许按所参各节回奏。五月初四(6月22日),许应骙复奏光绪帝,其中除反对宋伯鲁、杨深秀所劾各款外,还对维新派首领康有为进行肆意诬蔑攻击。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准许官民直接上书言事。许应骙等则百般阻挠。礼部主事上书光绪,许不肯代送,诬称王照咆哮公堂。七月十九日(9月4日),光绪帝遂将许应骙、塔怀布等六人革职。这就是百日维新运动中罢斥礼部六堂官事件。“戊戌变法“
失败后,八月二十八日(10月13日),两江总督刘坤一以许应骙“首发康有为之奸“,请“立予超擢“,电奏朝廷。慈禧太后即擢升许为闽浙总督,准予“仍在紫禁城骑马,并在西苑门内骑马“,以示“优宠“。光绪二十五年,许奉旨兼署福州将军、船政大臣。
光绪二十六年,许应骙与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参加“东南互保“,破坏和阻碍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向南方发展,使八国联军得以集中力量向北方进攻。
光绪二十七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陈采用西法十一条,电约许应骙一同上奏。许认为“泰西政要名目繁多,不合国情民意“,拒绝应约。他另奏陈“对政八策“,说什么“勿使中国一变而为西洋风俗“,反对变革。
光绪二十八年,御史李灼华上奏弹劾许应骙督闽积弊甚深。朝廷令张之洞查复。张之洞复奏言所参各节皆无实据,主张免议。清廷仍诏命部议处,遂令许开缺回籍。许归里后深居简出,闭门谢客。光绪二十九年病故。
4、许崇灏(1882-1959),字晴江,号公武,广东番禹(今广州)人。辛亥革命元老,国父孙|中|山的重要军事幕僚。与兄许崇智,人称“辛亥双雄“。
许崇灏1882年(清光绪八年)农历四月十八日生于北京,清赣省洋务局会办许炳暐之子。
他初毕业于弁目养成所,后又毕业予江南陆师学堂步兵科,历任清江南陆军第九镇步兵第三十六标第一营队官、第三营管带。1910年由当时在科学补习所认识的黄|兴、宋|教|仁、欧阳振声三人介绍,参加了同盟会。
辛亥革命前夕,他与驻镇江城外第十八协第三十五、三十六标的管带林述庆、刘成、端木璜生等人联络,宣传革命,积极组织镇江新军反清武装起义。辛亥年夏,两江总督张人骏出令迫缴第九镇各营全部子弹,并令张勋的江防营及巡防营分布镇江附近,使新军处于被包围之中。新军群情激愤,谋变之心更激。11月3日,上海光复,崇灏急派士兵化装成工人赴沪领取子弹。11月4日晚,第三十五、三十六两标全体官兵在离镇江五里的京蚬出宣布起义,林述庆被举为司令,崇灏任参谋长。起义军包围镇江城,该城不战而降,都统福某畏罪吞金自杀。新军入城尽缴旗兵枪械,收编巡防营及江防水师。武昌首义后,驻武汉的海军舰队企图沿长江逃跑,起义军在镇江发炮制止。崇灏乘汽艇上镜清旗舰与统带守蔚晤谈,得舰中学员武力胁迫,守同意反正。同时反正舰艇有镜清、保民、楚观、江元、江享、建成、通济、楚同、楚泰、飞鹰、楚濂、虎威、江平及渔雷艇等14艘。瓜州长江水师总兵所辖炮艇百馀,及扬州辑私统领徐宝山也宣布投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