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林文制造了一个假象,但是还是放心不过,特别是临走前看到那个黄衣年轻人看着自己放光的眼神,几乎一路行走带跑的拐了个弯,走进银行,才松一口气。
十几分钟后,林文带着阳光的笑容走出银行,裤兜里的信封已经扔在银行内的垃圾桶里,取而代之的是一张轻薄的银行卡,满意的亲一口新崭崭的银行卡,林文一脸挂着笑容走回学校。
回到教室,还有二十分钟才上课,林文不慌不忙的拿出邮票放在书桌,想了一下,又拿出自己那台破烂的手机。
手指在模糊看不清的键盘上艰难的按下一个个键,好不容易的把自己想要打的字打在屏幕上,连接网络查询。百无聊赖的等了两分钟,屏幕上终于跳转到自己想要的页面。
林文当然是想要整理一下自己的战利品,他搜索到邮票的历史,邮票的雏形最早出现于17世纪中期。1653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把在巴黎地区开办邮政的物权赐给维拉叶。维拉叶在巴黎设立了“小邮局”,还在街道设立了邮政信箱,每天收取、投递信件。维拉叶采用一种名为邮资付讫证的标签,出信给用户。寄信人把邮资付讫证套在或贴在信封上,写上寄信日期,把信件放入信箱。邮局收取信件以后便把邮资付讫证撕毁,然后把信件投送给收信人。这种邮资付讫证的标签,可以说是邮票的前身。这种标签随用随撕毁,没有留传下来。
最初的两枚邮票设计也是多得罗兰·希尔。为之他收到数千份设计,最后都为他弃之不用。邮票上的画像来自于一枚他特别喜欢的1837年纪念币。面值1便士的邮票是黑底的,2便士面值的则是蓝底。亨利·科巴(HenryCrbld)为之制作雕版,而印刷工作则由珀金斯,培根·珀斯印刷厂(Perkins,nPeh)承担。而黑便士邮票也有其不足之处,邮票上的黑色邮戳不易看清,且容易洗掉,因此有人钻空子(漏洞)将其反复使用。为此,之后的1便士邮票改用红色印刷,1841年2月10日,红便士宣告诞生。
这红便士邮票正是英属圭亚那洋红色帆船邮票,发行于1841年,面值一分,洋红底子,黑色图案,是世界现存历史最悠久的邮票,也是最珍贵的,全世界仅存三枚。
林文看到屏幕上熟悉的照片,顿时热血沸腾。手机屏幕上的照片和与之相邻摆放着的几枚邮票一模一样,不禁图案和样式一样,就连上面那个空缺了一枚的地方也是相吻合。
网络上还有介绍,仅存的三枚红便士原本是四枚连在一起印刷出来的,相传1843年,罗兰·希尔想念他远在德国柏林的友人,特意写了一封信寄给他的友人,当时罗兰·希尔就在这四枚刚印刷出来的邮票中撕下一枚贴在信封上,其他三枚被他夹在书本里保存下来,1844年1月,新的邮票取代了这第一款红便士邮票。
如果这几枚邮票是真的话,那岂不是价值几十万甚至数百万?就算是假的,就凭这真假难分也可以卖不少钱。林文看到这些“未来的金钱”,开心的笑了。
爱不释手的捧着这几枚珍贵的邮票,林文一脸痴迷。张涛睡眼惺忪的走进教室,忽然定睛一看,心里就疑惑了,林文这次竟然比自己还要早到教室,这不合常规啊。
张涛顿时来神,他小心的抄路到林文身后,探头看见林文手拿着几枚邮票傻笑,按捺不住好奇的心,一手探过去抓住。
“啊!”
触不及防之下,林文被吓了一跳,手中的东西被人一抓,他也是飞快的反应过来,抓住一边不肯放手。张涛没想到林文抓得那么实,他的力道也是一瞬间往外拉扯。
“咔擦。”
干脆的声音从两人手中响起,张涛惊呆的看着被撕成两半的邮票,转眼看到林文心疼的目光和紧接着怒视自己的目光,心里一颤,坏了,肯定闯祸了。
看林文脸上的怒火不似有假,张涛赶紧把手中的一半邮票塞到林文手里,谄笑道:“文子,别生气,千万别生气,我赔给你。”
林文看着他肥胖的脸蛋上一脸的欠揍,心里也是一肚子的火气,恨不得在这让人想打的脸蛋上刮两掌,气得直咬牙,林文正要强忍住怒火,张涛却是不知好歹的见他脸色缓和,又开始原来的不正经,还是忍不住爆发出来了,大吼道:“死胖子,你是不是吃饱了闲着,没事你抢什么?你不知道这东西花了我很多钱吗?你赔我?我看你怎么赔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