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植可能受汉家恩泽久矣,一直是对大汉充满希望的,劫后新生,他不愿将一切再往差得方面去想,这崔博也能理解。
对于王允这个人,怎么说呢,他还是不怎么信任…
若按原本历史上的进程,在诛灭董卓之后,王允主政,但他并未选择赦免关西军,这就导致了关西军孤注一掷反攻长安,他因此殉国。
这事儿别人也不是没劝过他,吕布就劝过,但是呐,王允诛灭董卓后,大权在握,逐渐就显出了他的缺点——刚愎,他听不进别人说的话了。
再说蔡邕,其只不过替董卓叹了口气,便被王允杀了…人蔡邕多大的腕儿啊,搁曹操、刘备及各军阀头子,那都是不敢杀,就连董卓也对其以礼,王允说杀蔡邕就杀了。
崔博就总结出了一点——或许王允处理一州一郡之事可以得心应手,但是全局上的谋划来看,他还是差很多意思,因为智谋不足,对就是智谋不足。
如果他凭着自己的智谋,当初诛杀赵津,为他日后的灾难埋下了伏笔,刚言犯上,险些惹了杀身之祸,若非刺史来救,恐早已身死魂殒,后来又得罪宦官,吃了一年的牢饭,几次险些身死,他几乎是一点长进都没有啊。
而且王允其家为并州冠族,典型的士族,这屁股摆得肯定就偏着袁绍那边。
这样的人,政事交给他,能让人放心嘛!
……
“我乏了…”卢植按了按眉心,对刘备和崔博说道。
卢植已经算得上是老迈了,加之大病初愈,显得精神极为不振,刘备、崔博二人赶紧将他送回了府邸,而后他二人又回到了酒肆。
他们都知道,有些事情,当着卢植的面,说出来不太好。
带他们再到了酒肆门口时,却遇到了两个熟人——
“哟…玄德、阿博也来了。”开口的是崔博的大伯父,崔钧,而他一旁站着的正是刘德然。
至于他们为何走一道,崔博不知,反正崔博见了崔钧,心中的结症竟是稍稍有些缓解。
崔钧的资历也有,人也还在中年,架势也还不错,在这次反董、反牛也是一直在筹谋,故天子拜其为御史中丞。
先前是崔博没想起来,这会儿倒是有自己人能略略制约下王允。
御史中丞,虽然权力方面差上尚书令些许,但是,它有监察权呐!掌察举官吏公卿违法事,说弹劾你就弹劾你,若王允…哼哼!
似这种执法官,对律令什么的一定要熟悉,崔钧他爹,也就是崔烈,曾任廷尉,而崔钧呢,肯定是对律令知之甚多,若想去弹劾一个人,咬文嚼字检索律令漏洞,对他来说是只能算是小意思。
刘德然呢,说起来崔博有点尴尬,或许当时分封时有他的名号,但因为崔博当时兴趣乏乏、昏昏欲睡,实在没注意到。
“不知德然兄现任何职耶?”
在酒席之上,崔博硬着头皮问道。
刘德然挠了挠后脑勺,憨憨一笑:“俺现在是侍中…”
崔博:卧槽这法克,什么鬼??人刘德然此前明明是西园的校尉,是武职,怎么地突然就当上了侍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