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天喜入命的可不止崔博一人…
刘备呐自那日在蔡邕府上撞上了美人后,也是怀着和崔博一样的心绪。
嗯…刘备年已近三旬,可是还未成家,自他廿载年华入了京为郎后,辗转朝堂、行伍、地方,而今为国家重臣,鬼知道他经历了什么才会没有结婚。
就在崔博来之前的一个时辰前,刘备动身去了蔡邕府上。
去做什么呢,当然是劝说这个老文学家出仕嘛~(滑稽)
叩叩叩…
刘备伫立在蔡宅门口,思虑好一会儿,终于是动手敲了敲门。
“谁耶?”开门的是一个门房老父,他但见一个长着陌生脸孔的华服青年正笔直地立于门外。
“烦请老父通禀个——就说汉卫将军、涿侯、涿人刘备来谒。”
刘备拱手施了施礼,而后呈上了他的名刺。
咳…来的可是办正事的,不正式点怎么能成?
那老父似乎也是被这名号吓得有点傻了,他呆滞了好一会才在刘备的微笑中转身去找蔡邕——
“贵人少等!”
不多时,蔡邕来了门口,亲迎了刘备。
“啊呀,原来是卫将军当面!”蔡邕施施然一礼,将刘备请入了正堂就坐。
……
“蔡大家之名远播海内,有‘君子’之名,而先帝不能用,实为憾事,而今国家虽直年幼,但已显英主风,不才备愿请蔡大家出仕!”
话不多说,刘备直接进入了正题。
他所说的话分为三段,其一称赞蔡邕有贤名,次云孝灵皇帝崇信宦官,不立贤者,当今天子年纪虽小,但瞧着挺靠谱的,最后就是诚邀蔡邕出仕。
至于出哪儿?这个重要么?
能入得刘备之幕那是最好的,就算不是的话,刘备还是有举荐这份儿情在内的~
反正就是离不开刘备这么一层关系,这对刘备呢却是大有裨益,因为蔡邕他有名望呐,若能拉拢到己方阵营…那岂不是美滋滋。
“呃…”蔡邕想了好几种可能,就愣是没想到刘备竟是来邀请他入仕的,“且容老夫再思…”
生当入庙堂,蔡邕也是怀揣着这个想法的,但是呢不是朝廷来征召他,而是一个只见了一面的人来…
刘备…他没解救天子之前,谁知其名也?
不是蔡邕自矜哈…按照他的思路来说,这会儿来征召他的至少也得是三公往上乃至天子。
汉代素有这种人,不止蔡邕一个人有这想法~往昔多有公府征辟不就的“高士”或高士,有的或许不想出仕,而有些恰是沽名钓誉——不就恰显品德高尚。
再者就是有这么一种情况:你何人耶?名望不彰,也敢征老夫?
既然蔡邕如此说,刘备也不敢强说什么,只是在言谈中刻意去夸赞蔡邕的美德。
终于刘备等得心焦了,他面上带着风清云淡的笑意道:“蔡公可有子嗣?”
话说到一半就够了,这样刘备不用说得太透,至于其中意思——您老自己想去罢。
问子嗣如何,有隐含意思的,尤其似蔡邕这种年岁大了的~
您老不是想再思虑下么?行啊!问问您有无子嗣,您就大可往我要举你子嗣任官为郎方向想嘛~
“哎!老父无子,唯有一女…”言毕蔡邕又哀叹了数声。
刘备还以为蔡邕感于自己无子继承家业,才作此姿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