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植对于刘备的说法,持有中立态度,何也?
他本身也只是涿县的一个中农家庭出身,说起门户来,是典型的寒门。
这里可能会有一个误区——东汉的统治阶层多是士族。
这个结论,首先…是不全对的,就崔博的认识来说,非郡中著姓和寒素之家为吏的数量,是要超过士族的,还是远超!
大概就有这么一个比列——士族:非望族:寒素大约是6:3:11,也就是说,二十个官吏里面,六个士族出身、三个非望族出声、十一个寒素。
这不…卢植就是最好的栗子,他出身中农,往上数三代没有当官儿的,算是寒素出身了吧?就这,他能凭借着自身的学问还有道德,一步一步地上了位,现居三公之位…
好吧,扯远了…
且说那刘备出口就是很强硬的态度——要拿刀架人脖颈上,是非得从豪右家掏出点儿人出来。
这他们还能怎么说呢?早就听说…刘备出身军旅,有“老革”之名,他们本还以为是虚言,今日一见…果真是不同凡响呐!
“卫将军此举…恐伤民之心!”此时在场的一个中年文士硬着头皮说道。
刘备在心里冷笑道:啥?不法之豪右也能算作是民?那可还真是长见识了!
不用刘备开口,崔博先起来反驳了他的意见:“我曾任常山之吏,恰逢王考谋逆,国中豪右多与其有勾结,彼等真乃两面三刀之辈也!”
众反对者:???
“何谓两面三刀也?”
崔博一怔——敢情这成语这会儿还没有呐,不过这意思也不甚难懂啊,于是他解释道:“表面奉承汉廷、背面阴结叛贼,如此…算得为我汉民乎?”
众人恍然,这崔博一说,他们是更有由头了——“阁下便知世人皆如那参与谋逆之辈么?未免是有些武断!”
崔博摆了摆手:“这且先不提,博有一策,可察彼等是否为贞良辈。”
“还请明说。”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发问了,那么崔博就大发慈悲地说了:“乃可使民众检举不法豪右,再由县署审理,不法者…交人呗~”
这个方法漏洞很多,但是也不算太过分,毕竟世间大多数的事儿不会空穴来风,一个家族的风评好坏,乡里乡亲可是明眼见得,当然不能排除嫉恨的因素。
若想得到相对公正的答案,就得广收集风评。
“这这这…”
众人哑然,他们发现了,这一君一臣可真是不得了,一个一个非得把地方豪右往坑里推…
贞良还是不法?他们还能不清楚?
崔博的一番话,不出意外的,得到了曹操的认可,他抚掌大笑道:“崔议郎所言善也!”
曹操当年执法可是不畏权贵的,连当红太监蹇硕的叔父都敢棒杀,可见其之重法。
他家的本质是地方豪强,还是官宦之后…呃,就是不太光彩,他爹是买官的,收养他爹的太监…这可是士人最看不惯的。
但是,曹操打心眼里也觉得那些子豪强是社会毒瘤…嗯…包括他亲爹!
他家里那万贯家财哪里来的?他还能不清楚嘛?对于豪强家的剥削,他可是身有体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