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搬迁这几天,把丽颖累的够呛,基本上几天连轴转,每天休息不了几个小时。好在生产部任务完成的好,没有出现任何的纰漏,产品、原材料基本万无一失,设备包装完好无损,顺利就位。公司为了表彰生产部员工的吃苦耐劳精神,专门给出了奖励。丽颖把奖金发下去,各工段长和员工都很高兴,工作积极性更高,这几天正忙着在生产线上调设备,试投产,力争尽快回复正常的生产秩序。
好在丽颖年轻,正常休息几天,身体也慢慢调整过来。因为要坐公司的通勤车,上下班比在市里要多占用了些时间,她感到早上还是有些匆忙。不过上车后还可以稍事休息,有时同事们在车上互相聊些新鲜的事,她感到也挺有趣,慢慢会习惯的。
丽颖最宽慰的是搬迁以后,不仅生产部的办公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观,而且最主要的是生产线按工序一字摆开,工艺流程通畅,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管理更加方便。坐在她自己的办公室向外望去,整个生产车间一览无余,再不用像过去那样为解决一些生产问题,楼上楼下来回跑了。从这点讲,上下班时间路上长一点,早起一点也值。
为下一步扩大生产需要,公司最近新进了一批员工,包括学校派进来的人员。为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公司决定近期进行一次全员业务培训,第一期以管理人员为主,聘请电子元件制造行业的专家来讲课。考虑到丽颖在原国营单位的关系,振强就问她能不能帮助请一位专家来给管理人员讲课。丽颖答应可以出面联系一下。
请哪位来给公司的管理人员上课好呢?丽颖还真的需要认真考虑一下。原单位作为电子元件制造的大厂老厂,学习电子材料科班出身的人确实不少,而且不少人还有很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现在在工作岗位上的不能请,估计也请不来。因为合资公司与国营厂是同行厂家,产品在市场上存在着竞争。如果谁到了有竞争的厂家来搞培训,厂领导知道了,恐怕职位要丢到,甚至饭碗也保不住。
丽颖考虑再三,她想到了一个人,就是原来厂里的总工程师董曰才。他是五六十年代学电子材料毕业的老大学生,广东人。大学毕业分配到国营电子元件厂,专业对口,一干就是十几年。丽颖进厂那时候,董曰才是车间主管技术的副主任。正是董主任看丽颖学习技术认真,工作踏实,才把她从工人的岗位提拔到检验员,而后学习进修再到技术员的岗位。
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董曰才后来任厂总工程师,到了厂领导位置。丽颖在车间干上了技术主管,所以,与董总还是联系比较多。
再后来由于工作需要,把董总从厂里调出,担任了另外一个国营厂的副厂长,虽然也是生产电子元件,但产品与丽颖现在公司的产品不同。这家国营厂由于经营不善,早几年就改制破产了。由于董曰才年龄偏大,没在应聘,所以闲赋在家。
丽颖想,董总是老领导,对她的情况熟悉。按目前的状况,请他来给管理人员上个课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丽颖还想到,最好自己能亲自去一趟,当面给老领导谈一下把握比较大。
这天上午,丽颖先到公司把当天的工作安排好,就告诉振强她要去市里联系一下培训的事情。振强要总务的明慧开车去送她,丽颖坚持不要。一是现在搬迁过来事情太多,总务明慧那里跑出跑进一刻也不停,二是坐车到董总那里,万一他看到反而容易引起误会。不如自己坐公交,反正时间充裕。
丽颖倒了几次公交,来到城东石岚桥附件董总的住处。这里还是七十年代盖的平房宿舍,每家有个小院。丽颖过去来过几次,很快就找到了董总的住处。
丽颖敲门并喊了声:“董总在家吗?”
董总从屋里走出来,他中等身材,头发有些花白,戴一副近视眼镜。看是丽颖来了,很是诧异。
丽颖进屋,看到董总家和前几年相比,没有多大变化,还是那些旧家具,屋里有些昏暗。
董总问她:“你不是到合资企业了吗?情况还好吧?”
丽颖把情况简单的给董总说了一下,就把来意告诉了董总。
董总思付了一会儿,说:“讲课搞培训没问题,在厂里给你们培训过多次了。但现在虽然闲在家里,到合资企业去搞培训,老厂的领导知道了也有些抹不开面子。去可以,但尽量不要声张。”
丽颖告诉董总,现在合资企业搬到县城去了,不在市里,影响不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