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晚上,学校破天荒的没有限制学生使用通讯设备,因此不少同学都选择回宿舍跟父母聊聊家常。自七月底军训以来直到正式开学,他们都没有跟家人有过任何形式的接触,谁会不想家呢?这是人之常情。
这就是军校生的苦,也是军人的苦,但正是因为他们的苦,他们的离别让这个国家大部分的家庭能够在这一天以各种各样的形式相聚,不论是电话问候,还是回家团圆。
不得不说,八月十五的月亮有一种特殊的圆润之美,总觉得这是一年到头只能见到一次的景致。
记得有那么首童谣说的就是这一天:
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八月十五月正高月亮婆婆过生日
甜月饼、红柿子、苹果香蕉紫葡萄
送给婆婆过生日婆婆对着我们笑
其实这月亮无论是阴还是晴,无论是圆还是缺,都由其独特的美,也难怪那么多诗人都喜欢以月寄情,借月抒怀。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可能是绝大部分中国人学会的第一首古诗,它表达了李白对故乡对家人的思念之情,那一年李白才二十六岁。
唐朝宰相张九龄有一首《望月怀远》,亦是五言诗,其中首句: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这里面蕴含的一样是思乡念人之情,与“举头望明月”的清新朴素相比,“海上升明月”显然是雄浑阔大。
拿这两首诗对比并非要比出哪首诗更胜一筹,都说字如其人,其实诗更是一个人真实的写照,李白和张九龄的理想性格皆不同,所写出来的诗所蕴含的意境自然大相庭径。
于林寅而言,《望月怀远》更加适合他。
……
当大家都在打电话回家与亲人谈谈军校的趣事、讲讲同学的糗事的时候,林寅独自走在操场上。
宿舍里,电话那头,电话这头,都是一幅其乐融融的景象,自然也有些稍微脆弱的女生情不自禁地流泪了。
这种时候,军人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
但这些都与林寅无关,他知道,万家团聚之时,他家定是不能聚齐的,和平年代如此,战争年代亦是如此。
父亲常年都在军伍之中,一年到头难得相见,但林寅知道父亲所做的事情是伟大的,他和兄长们也一直以父亲为榜样,这也是他选择进入军校学习的最主要原因。
母亲是政府要员,位居高职,操心地最多的也不是这个小家。在醒过来的这两个月里,算是林寅见母亲最频繁的时候了。
长兄今年虽然才二十出头,却已在抗击外星人,保家卫国的一线。
二哥大他五岁,算起来今年也要满二十了,武道天赋了得,却毅然选择为国家科研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林寅也是在后来才知道“朱雀”是自己二哥呕心沥血的成果。
至于小妹,林寅问了几次都不知道自己这个小妹究竟是在哪里读书,得到的回答总是:国家机密。想必今年中秋肯定也不在家。
林寅抬头望向那皎洁的月亮,缓缓地闭上双眼,让月光充分照在他的脸上,张开双臂,任由风吹打在他的身上,想象着自己此刻站在海边。
渐渐地,林寅觉得自己好像听到了海浪溢上沙滩的声音,听到了海浪拍击海岸的声音。
仿佛自己此刻就是张九龄,此刻站在悬崖旁,看着明月从海上升起来,那是一种怎样的震撼?林寅觉得自己这个时候感受到了。
林寅第一次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存在,它就像是母亲的怀抱一般,温暖、安全,能够让你放下所有的事情,就这么静静地享受的母亲的感觉。
这一刻林寅仿佛看到了天地之中存在的各种元素,本是无色无形的它们在林寅的眼中不但变成了五颜六色,而且似乎有了生命,在这片五彩斑斓的世界,林寅沉醉了。
林寅不知道,此时在他身边一股庞大的力量正在积聚,接着疯狂地涌向林寅,从他的每一个毛孔钻进他的身体,最终汇入了位于他丹田之中的黑洞。
此时,地球上所有的修道之人都感觉到这天地之间的灵气正在急剧减少,所有人都慌了。
没有灵气,这一辈子,他们将失去更进一步的机会。
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还不知道这一切,依旧沉浸在那片五彩的世界之中。
……
农历八月十五,是月之精华最浓的日子,这一天,太阳的能量会被月亮充分转换为月之精华,并输送到地球之上,这也是地球能够时刻保持阴阳平衡的主要原因。
修道之人并不能吸收月之精华,只有一些有着特殊功法且体质极强的体修或者一些妖修方可直接承受住月之精华的洗礼。
但此刻,这些输送到地球的月之精华竟然全部直接灌进了林寅的体内。
宇宙空间之中,一股神秘的力量引导更多的太阳能量汇入月球,月球竟立刻将其转换为了月之精华。
而此时,林寅的每一个穴位竟然都化为了一个小黑洞,月之精华就这么一直被吸收着,来多少便被吸收多少。
这一异常现象直接导致了这一天潮水疯长,有些地方的浪潮甚至高达数百米,更怪异的是似乎有一股神秘力量保护着海岸与江岸,这些上涨的潮水并没有给沿岸百姓造成任何损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