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范所传承的应该是《临清潭腿》,而非《少林十二路谭腿》。”姜向庭笃定的说道。
“临清潭腿?”郑凌峰仔细想了想,“没听过啊。”
“我也没听过,我只知道《少林十二路谭腿》。”沈灵兰虽是个女孩子,但从小就尤其钟爱少林武功,甚至将所有和少林有关的影视作品都看了个遍。当然,她只是崇尚少林武功,并不信仰佛教。
李俊达却是没说话,皱着眉头,不知道在想什么。
“那你们肯定不知道潭腿的潭字是什么来历了。”在姜向庭看来这是毋庸置疑的了,看对面的这几人表情就知道他们肯定不知道。自己也是偶然间发现正宗潭腿的潭竟然是潭水的潭,而非“弹”或者“谭”。好在自己当时上网查阅了一下相关的资料,现在也就能跟其他人讲解一番。
……
临清潭腿始创于五代宋初时期,至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创始人为五代时期后周名将昆仑大师(具体姓名已无从考究)。大师当时奉命远征,在此期间后周为宋所灭,大师因回军路远,又被大势所迫,自知难以挽回,当即解散军队,“自焚”隐身,在临清龙潭寺(今位于河北省临西县尖冢镇龙潭村)隐姓埋名,削发为僧,法号昆仑,后人尊为“昆仑大师”。
昆仑大师身怀武术绝技,并且精通医术,恐其年久失传,即在龙潭寺内立门收徒以继传承,大师将武术、医术共溶一炉,合成一体,研创出内外两功并用的武术——潭腿。大师因见当时世上所习武功多重拳法,而失于腿法,为填补缺失,精心地研练出腿法传世。因本门派多重腿功、腿法,故用法上讲的是“拳打三成脚踢七”。潭腿的“潭”字是借用发源地龙潭寺的“潭”字,故而称之为“潭腿”。
据《武备志》记载:宋太祖建立宋朝初年,在长沙举行全国武术大会。赵氏“太祖长拳”因其政治优势,捷足先登第一宝座,称之为宋代十八家之首。第二名便是昆仑大师研创的临清潭腿,称之为宋代十八家之尊。从此“南拳北腿”的说法便流传至今,北腿即是潭腿,至此以后天下才有了北腿之称。
清中叶,临清潭腿达到鼎盛时期。清廷为稳固江山,发表《禁武令》,严禁民间习武。临清潭腿受到清政府的围剿。僧格林沁带兵围剿龙潭寺,杀死僧众二百余口,并焚烧了寺院。据有关资料记载,逃出劫难的僧人不过五、六十人,他们分散于全国各地。为保安全,部分弟子隐藏于皇宫大内,才使临清潭腿这一拳种得以保存。1956年,残余寺庙被拆除,之后潭水逐年下降,1958年潭水干枯。时至今日,龙潭仍在,古井尚存,庙基可见。
……
“前面提到的龙潭寺,是唐朝末年宋朝初年时期,山东临清县龙潭寺,也就是公元947年间的临清龙潭寺。”姜向庭补充道。
隋世国曾《体用两全——古规临清潭腿简介》中写道:龙潭寺在古临清县城南七、八里之遥,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寺庙东侧有一水潭,常年积水,因水深,水色似墨,水中有一土埝,如龙戏水,传说暴雨期间水涨埝高,从不被水淹没,人们也称此潭为“黑龙潭”。水潭西北侧有两眼井,称“龙眼”。古寺旁东侧,水潭西南岸有一古井。今临清也曾称州,龙潭没有重名。乾隆五十年《临清直隶州志》记载龙潭在州西南三十里,相传有水。
“但因为地理的变迁,龙潭寺现已划归河北省临西县境内。据说是1964年以运河为界,将临清县划为两块。运河东归山东,仍称临清,运河西归河北,称临西县。河北省临西县城设在童村,离古临清县城遗址不到两里地。所以,龙潭寺当今也在河北省临西县内。”姜向庭松了一口气,终于要讲完了。
“古临清县城遗址?就是临清古城遗址那吧?”李俊达突然问道。
“应该是吧……”姜向庭不太确定,但听起来就像是一个地方嘛。
“怪不得,我小时候去河北旅游时去过临西县的临清古城遗址那,然后附近好像还有个龙潭寺遗址。当地不少人都会一首口诀。”李俊达回忆了一下,“昆仑大师正宗传,留下潭腿十路拳。一路顺步单鞭势,二路十字起蹦潭……”
“三路盖马三捶势,四路斜踢撑抹拦。五路栽捶分架打,六路勾劈各单展。七路掖掌势双看,八路转环跺子脚。九路捧锁阴阳掌,十路飞身箭步弹。学者莫嫌势架单,奥妙精深在里边……”姜向庭也加入了“背书”的阵营。
“听你们这么一念,我觉得胖子打得套路好像真的就是你们说的那套。”郑凌峰仔细比对了一下,《少林十二路谭腿》和《临清潭腿》确实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临清潭腿》讲的是:伸缩吞吐功,阴阳顿挫法,二目传神法,单腰摇曳功,刚柔互用,弹韧相兼,威而不猛,柔而有力。并需身法好、步法快,巧、稳、轻、重、健,身动似槐虫,身法似龙形,闪如清风退拔刀、蹿高纵远似狸猫,步法似蛇形、行走如猫行,抬腿如风、落地如钉,拳似流星眼似电、腰似龙形腿似钻。重点在内功功力上的培养与发挥。强调威则能动,逼则能用,以简克繁、以逸待劳,变无形象,攻缺击要,巧打击梢,出奇制胜,变化无穷。
少林功法素有“行如猫、抖如虎、动如闪电、声如雷鸣”之说,其进良有方,一气呵成,经其改造后的《少林十二路谭腿》亦不例外。同时《少林十二路谭腿》之风格,动作精悍,配合协调;招数多变,攻防迅疾;节奏鲜明,爆发力强。谭腿之技击,多上下盘同步出击之术,可令对手防不用防。下盘发招讲究腿三寸不过膝,招式小速度快,攻时无被克之虞。上盘进击以劈砸招术最多,力度大,拳势猛。
据传有一首诗专门形容《少林十二路谭腿》:“手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谭腿四只手,人鬼见了都发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