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条人命,无论是放在千年前的大唐还是在现代,都是一件举国轰动的大案。
更何况这这件案子还发生在天子脚下。
这无疑是在无视大唐律法的威严,挑战天子的龙威。
在重重的打李二的脸。
这个村子位于长安西边,归长安县管辖。
在里正统计好死亡的人数后,便委托袁天罡拟写了一纸诉状,连夜派人送往了万年县衙。
知情不报,也是大罪。
里正当然不敢迟疑。
状纸是由长安县令的法曹参军收下的,可这是人命案子,得由县令亲自出面审理,而且一口气十三条人命,法曹当即明白了事情的紧急性,也顾不得打搅县令的美梦,拿着状纸急急忙忙的奔向了县衙后院。
在一阵不耐烦的叫骂声后,接着的便是一声贯穿了整个长安县衙的惊叫。
然后,整个长安县衙都热闹了起来,沉浸在梦乡的衙役们全都被叫了起来,在长安县令的带领下急急忙忙的随同那报案的村民一同赶往了事发的村庄。
当长安县令到了村子了解实情之后,发现这案子的案情远远超乎了他的想象,犯人是一群训练有素悍不畏死的刺客,而刺杀的目标竟然是大唐国师袁天罡。
这件案子,长安县令已经没有权限去处理了,必须马上上报京兆尹。
于是,一封来自长安县衙的折子很快就递到了京兆尹的手中。
可当京兆尹看到折子上那刺客与被刺者国师袁天罡之时,手不由的一阵颤抖,险些将手中的折子抖落。
“来人,备马。”
京兆伊立刻朝外面大喊一声,前往了大理寺上报此事。
而大理寺在收到京兆伊的报告后,也没有迟疑,上报给了宰相房玄龄。
层层递进之下,整个朝野都知道了今夜位于长安县衙内的一个小村庄内所发生的惨案。
一甘重臣与权贵们一时间心中就有了各自的盘算。
房玄龄倒是比之前看到折子的的官员都淡定,可是当他看到刺客与国师袁天罡后,作为知情人的他不禁联想到了一个孩童,前太子李建成的儿子――唐不弃。
“该死的,到底是哪个胆大妄为的人做的事,这不是赶着往刀口上送吗?”
房玄龄抱怨着,一边在心中猜测着这次事件的幕后主使,一边坐着马车赶往了太极宫。
知道这件事情后的李二果然大发雷霆,两手一挥,摔碎桌上的全部摆设后,才呼呼的吐着粗气,重重的说了一个字。
“查。”
一场风暴就此开始。
……
路上的积雪早已融化,可天依旧更冷。关内与关外的气候差异在寒冷上似乎没有多大的差异,都冻的人受不了。
唐不弃就是在这么一个寒冷的日子里被袁天罡从被窝里生生拽起来的。
唐不弃很生气,
折腾了一夜的他,好不容易睡了一会就被袁天罡吵醒了。
可是在看到袁天罡那张比他还生气的脸后,他所有的脾气瞬间都烟消云散了,老老实实的起床,洗漱,换上了袁天罡为他准备的新衣服。
今天,是唐不弃进宫面见千古明君李世民的日子,也是决定唐不弃命运的重要日子。
当一切准备完毕,外面的天才刚刚破晓,一轮红日正从东方的天际慢慢升起。
“看来今天是个好日子。”
唐不弃对着那轮红日不禁暗自嘀咕了一句,可是心情依旧沉重无比,昨夜的悲哀还未淡去。
是不是好日子,袁天罡可不关心,他所在意的是唐不弃。
昨夜的行刺已然让他闻到了一股不一般的味道,某些人还真是心急啊!
以袁天罡对李世民的了解,恐怕此刻这位李二陛下正在早朝上大发雷霆吧!
哼,咎由自取的蠢货!
陛下的心意岂是尔等可以随意揣测的,自以为是的行为,只不过是触怒龙颜罢了。
唐不弃再次坐上了马车,不过这次感觉却好了很多,至少没有再晕车。
这次,袁天罡只带上唐不弃一个人,唐小小被袁天罡甩手交给了徒弟李淳风,现在估计还在床上呼呼大睡。
至于小灰,唐不弃本想带着一起进宫的,但是被袁天罡无情的拒绝了。
理由很简单,你以为太极宫是什么地方,是能溜狼的场所吗?
老道士的脾气瞬间就上来了,开始了喋喋不休的劝诫。但看到唐不弃那一脸毫无反应的表情,他就感到一阵的闹心。
整个村子如今都被金吾卫团团围着,进出都必须经过金吾卫严格的盘查。
事情真的闹大了。
但袁天罡和唐不弃的马车再经过村口时,却并没有受到金吾卫的盘查,一路畅通无阻。
这让唐不弃明白了端坐在身旁的老道,在这大唐所拥有的身份与地位,非同一般。
“长安城到了。”
一路上,两人都很沉默,低着头,各怀心事,直到车外传来驾车马夫的声音,两人才抬起了一直低着的头,露出了各自的神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