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这一首李白的《侠客行》,写的是春秋时魏国信陵君门客侯生和朱亥的故事,千载之下读来,英锐之气,自是虎虎生威。
侠客行“二十四句诗,共有二十四间石室图解。王忠和石破天游行诸室,坚决不看石壁上的文字,只从图画中去修习武功。
那第五句“十步杀一人“,第十句“脱剑膝前横“,第十七句“救赵挥金锤“,每一句都是一套剑法。·
第三句“银鞍照白马”,第六句“千里不留行“,第八句“深藏身与名“,第十四名“五岳倒为轻“,每一句都是一套轻功;
第七句“事了拂衣去“,第九句“闲过信陵饮“,第十六句“纵死侠骨香“,则各是一套拳掌之法。
第十三句“三杯吐言诺“,第十八句“意气素霓生“,第二十句“喧赫大梁城“,则是吐纳呼吸的内功。
王忠和石破天沉迷其中不可自拔,这一练就是半月,前二十三句石壁上的武功二人都了然于心,只剩下了这最后的一间石室对应着“白首太玄经”的武学图解。
王忠明白,最重要的东西来了,在整首太玄经中,前二十三句都是武学,内功,剑法等身外之物,虽天下少有,但比起最后的太玄经来说,不值一提。
太玄经作为侠客行武学的压轴之法,与其说是武学倒不如说是一种法门,一种将全身穴窍经脉连成一体的法门。
练武之人都知道,人体内的穴窍经脉虽说相互关联,但运转内力之时也不过堪堪调用数条经脉和数十个穴窍,其他穴窍经脉都处于闲置,并非不想调用,而是缺少相应的内功武学。
可是这种能将全身经脉穴窍一一打开并加以调用的武学哪里存在,就是存在又有几人可以在有生之年修炼成功。
太玄经又以蝌蚪文的形式雕刻在石壁上,难住龙木岛主数十年,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若非最后狗哥因不识字将蝌蚪看作了身体穴窍,误打误撞练成,恐怕这太玄经将永远被尘封,永不见天日。
如此困难的太玄经就算是王忠这个系统傍身的挂壁也不敢说能一定修炼成功,只能说尽己所能,一切听天由命。
王忠和石破天一起来到最后一间石室,龙木两位岛主目不转睛的盯着石壁上的太玄经,对王忠和石破天的到来不管不问,沉迷其中不可自拔。石破天看了看石壁上的蝌蚪文,摇了摇头没有一点图画,自己又不识字,怕是看不了刚想开口询问王忠看不看得懂。
却看到王忠认认真真的盯着石壁,眼睛都不眨一下。石破天只好把询问的话咽进了肚子里,心想弟弟也还是被武学迷住了,自己也好好看看这最后一间石室有什么魅力。这一看,石破天入谜了。
此时,王忠心里很不平静,甚至表现的入迷,并不是因为王忠能看懂蝌蚪文,而是王忠在怀疑这龙木岛主和岛上所有人的智商,这每一个所谓的蝌蚪文不就是一部分的穴窍经脉运行图谱吗!
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东西都看不出来,还被难住了几十年,换了一批又一批人,他们脑子都有坑!
还是因为这是自己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到了自己,王忠有些迷惑。
仔细想想,想不通,王忠也不再纠结,认认真真的练着这所谓的太玄经,若是饿了,就出去吃些点心,吃完后就回来继续看。
狗哥和王忠的状态也是极为相似,不过两人之间似乎有些不一样的地方。但具体是哪里不一样,王忠也暂时说不上来,只能接着练,看之后的变化。
从至阳穴到悬枢穴,再到中注穴。
王忠一点点的修炼着以穴窍跳跃为根基的太玄经,时间越来越久,打开的穴窍也越来越多,也不知道修炼了多少久,突然之间,王忠只感觉身体里面内力汹涌澎湃,冲破了七八个窒滞之处,原本相互独立的穴窍经脉竟如一条大川般急速流动起来。
自丹田而至头顶,自头顶又至脚下,再从脚下回到丹田,内力越流越快。
奔涌的内力似乎要将王忠的身体撑爆,这时在侠客岛上学的各种武学一一在脑海里全部浮现,身体不由自主的就演练了起来,从赵客缦胡缨到谁能书阁下,一招一式拼尽全力。
可演练完之后,内力又不由主的逆转起来,身体又不由自主的从谁能书阁下到赵客缦胡缨逆练了一遍。
到现在王忠曾经学过的剑法,掌法,内功,轻功皆和为一体,就连自己所学的那些并不是完全的鹰爪功,丁家拳,黑纱掌,上清快剑,银戟,判官笔等等也是都是如此,在不分彼此,招式顺手拈来,随心所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