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今天还要加更,山人尽力而为!倒不是码不出六千字,而是每一章的情节,山人都在脑海里反复考虑,尽量给众多书友一个满意的的章节。)
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仿佛将海面镀上了一道金粉,熠熠生辉。
一艘小小的木壳船,船尾,刘海华一边摇桨,一边轻哼着古曲“渔舟唱晚”的乐调。
对于这首在初中音乐课本上的欣赏曲目,刘海华从刚接触的一开始就特别喜欢,时不时的会哼上几声。作为渔村子弟,他对于音乐中所描绘的场景可谓认知极深。
不得不说,在某些方面,刘海华还真不像是这个时代的同龄人。
船头的两个小丫头对于刘海华嘴中的曲调早就熟悉不已,因此也没受任何的影响,两女如同来时一般,说说笑笑,如同一对唧唧咋咋的小黄鹂,声音清脆悦耳。
差不多下午五点左右,一行三人各自返家,两个小丫头的手中,各自提了三只六七两重的大青蟹。
这几只大青蟹倒不是三人中午吃不了留下的,而是午后一场好梦后,刘海华趁着两个丫头不注意,又下了一趟海底,捞了这么几只上来。可惜够分量的龙头虾实在太少,第二次下海的刘海华愣是没找着一只。
这些大青蟹,都是刘海华准备带给两家父母尝鲜的。别瞧两家父母都是渔民,可是这种六七两重的大青蟹,都是市面上最紧俏的海鲜,价格适中,很受各家海鲜酒楼的欢迎,可谓是供不应求。因此,两家子平时也很少有机会品尝到,即便偶尔有那么一两只留下来,肯定也是进了家中子女的嘴巴,自己是绝对不会去碰的。
现在刘海华搞这一类的海鲜,如果是大批量的话,他是力有不逮,不过只是搞上几只给家里父母尝尝鲜,那倒真不是一件难事。
“妈,你看这是什么!”
刘雅一进家中院门,就提着手里足有两三斤重的青蟹到老妈面前献宝。
“这么大个的青蟹,又是你哥搞的吧!”
最近两天发生的事情,让老妈唐红也有了一定的免疫力,似乎自家儿子每次出去,总能搞到一些别人很难捕获的优质海货,这会儿见到这几只大青蟹,倒是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吃惊。
“哦!好东西,小两百块啊!”
在村东口打牌回来的刘建国,一眼瞅见女儿手中的青蟹,顿时乐得不行。
普通的青蟹,市场价并不高,在兴海这样的沿海城市,市场里的零售价也不过是二三十一斤,可如同眼前这般达到六七两的,价格却是要翻个两三倍,平时普通人家根本不会去买,都是一些酒楼饭庄预定去的。
“赶紧放池子里,可别死了,明天我就跑趟镇子里!”
听刘建国这话里的意思,显然是想将这几只大青蟹连同刘海华昨天捕获的巨型龙头虾卖给镇上的海鲜贩子。
“干吗放池子里!”
刘雅嘀咕一声,将手中的几只青蟹递给了一旁的老妈道,“这是哥抓来特意孝敬你们的!再说了,中午的时候,我一个人就吃了两只,还有一只龙头虾,这么大!”
为了更加形象,刘雅还有双手比划了一下龙头虾的长短,差点没让刘建国一口茶当场噎着。
好家伙,听女儿这话,中午一顿饭,四五百块钱的海鲜就这么进了肚子,心疼啊!
这青蟹虽说值钱,可实际上一手的收购价并不会很高,可龙头虾,这玩意可真不是普通人消费得起的,半斤分量的野生龙头虾,镇子上的收购价那可是论只的,一之就是八十,这价格,几乎等同于普通的青石斑啦。
“别撮牙花子了,儿子这两天可没少给家里挣钱!再说,这东西可是儿子孝敬给我们的,你不吃,我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