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了一支钢笔给林文远林掌柜当展示品,约好明天早上再来听林掌柜的好消息后。陈诚就出了林家当铺。
找了个路边卖小吃的大婶,喝了两碗如馄饨样的东西,面皮薄得几乎透明,肉色与绿色绞在一处,咬起来几种味道纠缠,很是舒畅.安慰了肚子,发现这周围到处都是卖吃食的,而且,排列出去一条街。一边的老爷子,蒸笼里面热气翻腾,就买了几个,原来这号称大肉馒头的东西,就是肉馅包子,只是,小巧,皮薄,鲜香的味道,十分可口。一边不远处还有个干净的店面,专门出售糕点,中午这个时间,很多人光顾了,花钱不多,还能收获一个免费的纸袋。
在街上走到一半的路程,陈诚就撑不住了,摸着滚圆的肚子,实在是吃不下去了。吃饱了肚子,现在手上也有了银子,陈诚还是决定去租界里看看。但是他不熟悉租界里的路,正犹豫间,就见一个人力车跑了过来,当下招了手。那车夫奔了过来,此人四十岁上下,身上穿着打满补丁的袄子,勾着背,辫子围在脖子上,脸黑黑的,到跟前把车把放下,小心的招呼着陈诚上车,可陈诚却不敢上了,因为感觉这车不是很结实,黑黑的车轮包着一圈橡胶,车辐条是木头的,怎么看都觉得细,想想自己的一百多的体重,就怕坐着坐着车掉出个轮子来,摔上一跤那可不好受。
车夫也感觉了这位二鬼子的顾虑——在他的概念里没辫子的都是和洋人有关系,赶忙道:“老爷放心吧,车结实的很,昨天俺还拉了个洋人,没您这么高,却比您重,拉到法租界那边,一点事也没有。”车夫一口北方口音解释着。
陈诚心里稍微放心,问道:“车不会垮就好,这样的,我想到英租界内四处转转,你周围熟悉吗?”
“英租界俺马老三是熟的,就不知道老爷您要去哪边转,要不要去法租界那边?”车夫问道。陈诚被他老爷老爷的喊的不习惯,但又不知道怎么纠正。
“就在英租界里,想四处看看。你就在英租界里转多少钱啊?”
“英租界里转一转……”车夫想了想“您就给一角钱吧,好么?”他小心的问。
“一角钱,一角钱可不少。”陈诚其实对这个时代的一角钱没什么概念,“好吧,遇见你坐你的车也是缘分,就一角钱吧。”陈诚说着就上了车。
马老三其实还是个实诚人,每条大街都跑一遍,还带解说的,活像个二十一世纪的导游,只是言语平实,像是在读说明文。
“老爷,这是后马路了,再前面是苏州河了,这里钱庄最多的……”
“老爷,这是大马路了,商家最多的,人也最多……”
“老爷,这是洋泾浜了,窑子最多,窑姐也最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