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什么事情没有难度,实施改革开放的难度大不大,我们不是也一点一点的走过来了吗?我不知道中央下马运十的初衷,不过不外乎几种原因。技术不成熟,耗资巨大而迟迟不能看到效益、民航系统的抵制,将发展方向从不成熟的运十转移到技术成熟的麦道82型飞机,寄希望通过吸收麦道82的技术来实现大飞机计划。可以理解,国外的月亮比较圆吗。但是我还是要推进运十项目。
为什么,你干嘛要做这要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啊。洪正百思不得其解。
为什么?因为我已经看到困境,大家都觉得麦道82技术成熟,可是我想问一个问题,麦道公司允许咱们在麦道82的基础上发展特种军用飞机吗?葛状没等两人回到就接着说,不允许,麦道公司甚至不允许对其进行改性.麦道同意在华生产麦道82型客机一是为其争夺在华的客机市场增加筹码,再一个根本不为人知的原因就是要迫使华夏放弃发展大飞机。只要华夏没有自己的大飞机可用,他们不仅仅可以占领华夏的民航市场,还能够掐断以大飞机为技术平台的特种军用飞机的发展。我想我们不会天真到认为美国会不加限制的发展强大起来吧?
技术引进不是坏事,可是因为引进了技术就将自有的技术抛弃那就是十分愚蠢的举动了。国家既然没有能力继续了,把项目转给我,我投资让它继续下去。
大飞机的研制和汽车那可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情,所需要的资金也会十分的庞大。运十下马有很多的因素,其中庞大的研发资金是促使其下马就主要的原因。洪正努力的劝着葛状。
后世人们对官员的评价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屁股决定脑袋,洪正所处的位置让他考虑问题不可能脱离自己的权限。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当然是希望葛状能够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汽车上,而不是分心去做其他的。当然了,这是华夏官本位体质造成的。葛状对于洪正的劝说却显得很不以为然。
钱从来都是赚来的,再说了我接受运十也不会马上就开启大规模的生产。运十设计上存在的问题也不可能视而不见,在您眼里运十项目最大的财富是飞机本身,可我却不这么认为。运十飞机有很大的价值不假,可是再我看来,因为运十项目聚集在一起的,已经有了丰富经验的大飞机设计团队才是最大的财富。以我的考虑,第一步是继续维持这个设计团队,投入一些资金完成定型工作,之后锁定技术状态,全力吸收麦道82型客机的成熟技术,吃透这些之后再开始对运十进行现代化的改型。前期投入的资金不会很多,我可不像国家,需要照顾方方面面,3000W资金对于国家来说可能很难,让我一次性都拿出来也比较困难,但是将3000W分摊到1年或更长时间来陆续投入对我来说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所以我没有理由放着这么大一块肥肉不去咬上一口。我可是非常看好未来的民用航空制造业的。我不需要等到10年20年之后再来后悔,我已经明确的看到了曙光,不会因为道路曲折就放弃追寻光明而继续在漫漫黑夜中彷徨。
你这不是再挖坑吗?要是按照你的计划,运十定型后就做技术锁定,除了保留研发设计人员之外项目和下马又有什么区别?还会继续消耗资金,还不如只保留研发团队呢。洪正有些郁闷的说道。
您怎么老容易走极端呢?我是说要对运十做技术锁定,也说了不会马上大规模生产。可不意味着运十不会生产,只不过运十现在的状态不适合做商业飞行,可并不意味着运十就没有用处。它是很多军用特种飞机最好的平台。实话和您说吧,要不是运十在很多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才不会这么大费周章。
不可替代?你是不是有些危言耸听了?我就想不到运十在什么地方会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次说话的是老人家。
您老当然不知道了,您要知道话怎么会让运十下马呢?运十本身并没有什么太过大的作用。民航飞机因为是民用的,所有技术封锁并不严格。只不过没有自己的民用大飞机会被西方生产商剥削一把。对于民用航空的发展不会有很大的影响,不过大飞机是一系列军用特种飞机的载体。这才是运十对于国家真正的意义所在。我能即使能够买到大飞机,西方的飞机制造商是绝对不会允许在他们生产的平台上改装可以用做军事用途的特种飞机的。我们只能自己开发,这次可不会有人帮助我们,无论我们花费多大的代价。
你说了这么多,特种飞机到底是个什么鬼。你这话说的好像我应该知道似的。老人家很不解的和葛状说道。
倒不是说您来一定要知道,这种事情是军方应该关注的。我不知道为什么军方却没有注意到这些,或者说根本没有意识到。我就不在此评论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