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打印合同了,晚了回来,不好意思~下午寄合同!求收藏推荐!!!!)
————
“一月之间,四首诗词作品,一份书法作品同时入文华阁,当朝第一人!”
“史上最为神秘的才学大家!”
“被当朝丞相评为足以传世的入阁作品,诸位朝廷大臣交相称赞!”
“当今世上最淡泊名利的隐世文人——论陆宣此人!”
“重大发现!一首入阁乐艺作品《水调歌头》,曲作者名为苏小小,曲词疑为陆宣所作!”
这几天里,陆宣对京师百姓的影响还在持续发酵中,最直接的就是体现在,那一份已经正式正名为“阁评”的阁报评论上。
这份仅仅迟了邸报一天发售的阁评,一经出现,就受到空前的好评,每天的发售几乎转眼间就被老百姓抢购一空。
到后面,阁评已经不再满足于誊抄邸报上面的官员评语,便是一些才子文人的评论,又或者是一些噱头比较足的传言,也都会被收录到上面。
一整份阁评,就靠这些言论生生撑起了骨架,变得丰满。
奈何阁报上写得再扑朔迷离,无论是那些想要查出陆宣这位隐世大家的权贵,亦或者是被陆宣诗词魅力征服的黎民百姓们,除了那几样入阁作品,再想从中找到其余与陆宣有关的信息,却一无所获,如同彻底断绝于此般,再也挖掘不到半点有用的东西。
也就是后面,有人关注到同期阁报当中,竟然还有一份与陆宣《水调歌头》同名的乐艺作品,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
毕竟陆宣那几首作品,说到在百姓当中影响最广的,无疑正是这首深入人心词境美好的《水调歌头》,甚至被许多人私下评为,当今第一词。
突然出现这么一首同名的曲作,足以引起人们的好奇。
只不过让许多人无奈的是,这首乐艺作品虽然入了文华阁,必然是佳作无疑,但文柱却没有办法将这首曲子原原本本给弹奏出来,就是连曲子本身的词都没有显示,这一点让原本以为找到突破口的人们感到失望不已。
……
“岂有此理,简直是荒谬之极!离谱之极!”
啪的一声,监察御史孙隐一把将手里的阁评拍在案桌上面,将上面的茶水都震洒了一桌。
孙常义掂量着自己父亲的脸色,赶紧吩咐下人过来收拾,自己靠近过去,小心翼翼的询问道:“爹,不过都是些对新晋大家的评论而已,至于让您如此动怒吗?”
“你看看上面都写了什么东西?当朝第一人?一个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家伙,也不过是作了几首稍微可以入眼的诗词而已,竟然也敢凌驾在本朝其余诸位才学大家头上,还有没有把众位大家放在眼里?”
孙隐手指用力戳了戳桌面,犹有余怒的冷哼道:“三诗一词,我看也只有《观书有感》尚能正评,其余也不过是些痴儿怨女的无聊之作,听听那句什么‘春-色满园关不尽,一枝红杏出墙来’,看看这等淫逸之风,简直是岂有此理!”
孙常义张了张嘴巴,对这理由一时间也是无可反驳。
说实话,如果不是他爹这么一说,孙常义还真没有把这首《游园不值》后面这两句,往那方面想。
但现在被这么一提醒,貌似还真有点……
孙常义想起以往被自家老爷子弹劾的那些官员,心中禁不住为陆宣这位新晋大家哀悼了一声,然而又想到至今未见陆宣其人,他不由疑惑道:“爹,可是别忘了,人家可不是那些任职官员,您就是对陆宣有意见,想弹劾他,也找不到人啊……”
“他不入仕,自然也就罢了,如果入仕……”
孙隐背着手走到了窗前,望着远处面上露出冷笑,用自己才听得见的声音轻声道:“姓陆?只要姓陆,那就对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