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火仙带着颜氏、典韦和那个年轻人一起来到后院坐下,年轻人长的丰朗俊秀,王火仙介绍说,这是我女婿荀彧。典韦向荀彧点头,荀彧笑笑说,我比你大些,已经15岁了,前些天刚上了太学长安分院,有时间带你去看看。荀彧抱上一坛酒,只见红封上写着“御赐佳酿长安明酒坊制”。颜氏羡慕地说,我在长安卖人参10年,听说长安明酒坊生产御用黄酒,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喝上一杯。老兄真是有办法,居然是一坛。王火仙得意地笑道,我女婿去年和我女儿大婚,我女婿的侄子荀攸是当朝曹丞相的祭酒,深的曹大人喜欢。他也来参加我女儿的婚礼,送了两坛御酒。结婚那天,我们喝了一坛,每人分了一小杯。今天为了给你老兄庆祝劫后余生,大难不死。我们再把这坛喝了,不醉不欢。颜氏也乐了,说,我这次能够把5000件丝绸抢回来,多亏我这个干儿子典韦。王火仙楞到,你那丝绸没丢。颜氏说,上次从你这里发了5000件丝绸,我让手下2个人赶着车往县里走,没想到半路被涯子山劫匪劫走。我这个干儿子3岁拜我当干爹,12岁习武,开始学戟,现在已经练得一身好武艺。他听说我的丝绸被劫走,找了他师父师兄帮我安排了50坛老酒,把劫匪醉倒,我们神不知鬼不觉把丝绸从山寨给偷了回去。要不我这次带着他来你这,认认门,以后就是他带着人参来你这换丝绸,我老了,不出来拼命了。在家种个人参,和12个老婆一起过过好日子,看着他长大成为武林高手、生意人我就很知足了。再说,现在天下大乱,我们那县里就50个衙役,县官一听劫匪有200多,都不敢管。以后没有真武艺,出门在外都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回去。王火仙说,来干儿子,给我们表演一下你的武艺,典韦看了看颜氏,颜氏说,你王叔叔不是外人,你就拿出真本事比划比划,就你那力举奔牛。典韦笑笑,心想这又没有牛,再说那不是着急了吗,要不疯牛还一般不敢硬顶。不过他也不多说,看院子里又块大青石,重约4、50斤,他过去一把搬起来,象舞锤一样舞了3分钟,王火仙和荀彧一看大喜,说壮士也。荀彧说,我去我侄子那里看过,曹丞相营里力士很多,但象典兄弟这样年轻而有这么大力气的很少。颜氏和他们讲了典韦把乱跑的牛王举起来舞动,王火仙和荀彧啧啧称奇,说汉朝说不定又多了一员大将。王火仙让荀彧这几天带着典韦在长安转转,以后可能两个人会经常来往,多交流交流,互相学习。
荀彧第二天一早跑来叫着典韦上太学去看看,太学就是古代的大学,是各种达官贵人的子弟在大约12岁到18岁就读的地方。一般是相当于现代高官、市长的二代、三代子弟或者各地省试通过的举人继续读书的地方。太学的老师基本上都是当朝饱学鸿儒之辈,大部分都当过各部的尚书、侍郎,退休后没事在这里教教书,帮助朝廷培养一下官员的下一代,因为这里是长安分部,所有学生也就100多人,而汉朝以前首都在长安,而现在首都在洛阳,所以洛阳太学总部也只有200多个学生。荀彧和典韦来到太学门前,只见这里周围是一片松林,门口挂着:太学长安的竖匾。他们轻轻走进太学,发现里面是一个一层的大堂,最里面是一个大厅,厅里供着“管仲像”底下写着先贤管仲。他们再往里走,是八间教室,两个大的讲道室。教室里一个人没有,讲道室里到是有20多人,正在听一人讲话。两人悄悄从后门溜进去,坐在最后听那人讲。那人讲到,现在天下乱成一锅粥,全国共分郡国103个,县道等1500多个。而山匪水匪已经出现600多起。按照流行的儿歌说“山郎水不尽,平原出平王”,也就是说天下将出三王,一个出自山上,一个出自水里,一个出自平原。所以我们汉室子弟,应该想办法从各地去勤王,保护汉室子孙,匡扶汉室的江山气运。底下听众有的连连点头,有的不以为然,说天下已乱,谈何容易。荀彧悄悄地对典韦说,这个说话的就是我侄子,曹丞相的祭酒。不过他虽然辈分比我小,但是年龄却比我大5岁。已经20了。正说话间,荀攸看见荀彧,绕过旁边几人,跑过来说,这是谁,好像没见过,脸怎么这么黑。荀彧不高兴地看了荀攸一眼,典韦哈哈大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