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是这么说没错,但师兄可知赵国因何而败?”岳飞喝口茶耐心解释。
“还不是国力不足?败是必然,加上那么一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纨绔公子,结果变为完败!”韩冰不服气道。
“师兄可知天时地利人和?”
“切,战争致胜三大要素,这谁不知道?”韩冰依然很不服气,岳飞虽是绝世统帅但也要讲道理的不是?
“公元前262年赵国刚刚携众击燕,又完全空手套白狼般奇迹接手秦国刚刚徒费人力物力筹谋多年不得的韩国上党地区,师兄说说天时在哪一方?”
“好吧,赵国占据天时。”
“之后韩国上党被赵占领两年经营业已牢固,进可攻退可守,居高临下又占主场优势,师兄您看这地利?”
“好吧,赵国占据地利。”
“其时强秦先后击破楚、魏、韩,军力国势均令其他五国胆寒,五国无不日思夜想将秦灭杀以报往日之仇亦或消除最强之威胁;而赵,与魏、韩一直未曾放弃恢复强晋之梦想,那么师兄,这人和?”
“好吧,赵国占据人和!”
“…”岳飞只摊摊手一时无话可说。
“那赵国咋就败了呢?是军队不足?”
“秦六十万进攻,赵五十万防守!”
“是军队质量不行?”
“赵国骑兵野战无敌!”
“呃,那?哦,是了,军队统帅不行,秦国可是白起!”
“白起廉颇同为四大名将,且秦初期统帅实为王龁,其名声实力均不如老将廉颇。”
“呃,那为什么呢?”
“赵之败原因有四!”岳飞决定不再卖关子,喝一口茶再次开始舌灿莲花。
“先看战争准备与初期,秦国是公元前262年被阴丢掉即将到手的上党,继而宣称报复,赵国则很快接手建设,同时派大将廉颇率军驻守。到公元前260年王龁突袭上党,并迅速占据大部地区,廉颇连战连败,被迫退守长平。这期间有两年相安无事,直到前260年秦军突然势如破竹。试问师兄,此为何解?”
“这这这…?”韩冰表示从没考虑过这种事呀。
“这就来自赵国此战犯下的第一个和第二个错误,导致长平之战赵国从一开始即由全面优势直接陷入偌大劣势。”
“哦?师弟请详细道来!”韩冰盘腿仔细聆听,精神抖索,可惜没有爆米花。
“秦国确是自公元前262年即开始报复进程,然而当时秦国虽强,但其对强赵尚不具备碾压的力量,其实天时地利人和俱失,战略部署被意外打断,瞬间陷入被动之中,只能暂时中止作战计划。然后利用两年时间重新制定方略,充分部署战前准备。此为秦国状况”
“再看赵国,自从强秦手里抢得战略要地,国内多种声音观点间争斗一直未断,不论国君亦或当朝宰相,战略目标一直摇摆不定。
一方面深感秦国强盛,赵国需奋发图强方可抵抗;另一方面自阏与之战赵奢大破秦军,赵人便以首胜强秦自诩,心中怀有与秦国一争天下的豪情壮志。
然而两种思想激情碰撞的最终结果却是什么也不去做,直到被突袭击败之前还在做无谓的争论。
这就是赵国犯下的第一个错误,也是最重要的错误。直接把交战的主动权拱手相让。
背锅者应为赵国君、宰相及一众谋士。”
“再看正面战场,自廉颇屯兵长平,到战争发生的两年之内,上党发生了什么?”岳飞不时提出一点儿小疑问。
“到底发生了什么呢?”韩冰懵逼中反问:“哎呀,到底发生了什么呢?又有爆料吗?师弟不要故弄玄虚,我看倒是什么也没发生!”韩冰不假思索。
“确实是什么也没发生。”
“切!”韩冰满头黑线,不置可否。
“但两年时间什么也没发生这件事,恰恰是赵国所犯下的第二个错误!”
“这个责任应该归咎于赵军主帅廉颇。其实赵国已经完全占据上党,拥有战国时期可谓最强的一支野战部队,又占天时地利人和,而身为主帅的廉颇竟然丝毫不动,简直有辱赵军威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