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不流血的挤兑走了前来向讨要佃农的联合军队,索尔领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索尔没有任何休息的时间,转头就去自己的铁匠铺敦促贝尔加自己心心念想的火炮研制速度,索尔领的建设和军队发展计划正在一步一步坚定地走下去。
大概在十一世纪欧洲出现了抛石机,并且迅速得到推广和运用,它代替了大量希腊和古罗马陈旧的靠张理和扭力的攻城器械。
在欧洲黑火药大量问世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抛石机一直都延续使用,主要是因为制作简单,造价低廉,非常可靠。
大概在十五世纪中叶才在法国第戎出现了铸铁锻造技术,不过这种初级阶段的钢铁冶炼显然不太成功,成为了一项几乎没人用的技术。
英国都铎王朝早期,这种新式的铸铁技术传到了英国,并且为英国的苏赛克斯的炼铁业奠定了一些基础。在此之后,英国苏赛克斯的炼铁技术几乎一直在欧洲的枪炮制造业中占据统治地位,因为铸铁的价格优良,并且铁的质地优良,不像铜,质地坚硬不容易断裂。
中古世界的火炮的铸造技术差不多是这样,将金属溶液注入一个黏土模子铸成。模子由模蕊和横壳构成,黏土模型放在事先准备好的凹坑里面,熔炉火炉中有一个出口,专门让滚烫流动的铁水流进事先做好的模子内。当铸造的物件成功冷却之后,便打碎模子,取出里面已经冷凝结的铸造物件。这样铸成的每一门大炮就会像一件艺术品一样,是独立不同的产品,没有一门大炮是一模一样的。
缺点就是由于大炮的制造工艺全靠铸造大炮的工匠手把手掌握,所以铸造大炮工匠技术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大炮质量的好坏。
“矮人、矮人、还是矮人,此乃帝国的基石。”——帝国炮兵元帅阿托比拉
当然了这只是一句被人恶搞的玩笑话,元帅本来的原话应该是
“钢铁、信仰、火药,此乃帝国的基石。”——帝国炮兵元帅阿托比拉
今天贝尔加告诉自己大炮已经基本组装完毕,索尔便亲自来到铁匠铺,矮人工程大师和其他十几个领地内的工匠正在钢铁熔炉上忙活,因为熔炉气温的炎热,贝尔加和他们十几个人已经都把上衣、裤子全脱了,只留下一只裤衩。
铁锤不断在钢铁砧板上捶打,随即飞溅的是耀眼的钢铁火花。
索尔不敢打扰贝尔加,在铁匠铺外面的空地上,远远地一直站着观看矮人铸造火炮,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矮人工程师辛苦的擦了擦满头的大汗。
“呼,呼,终于完成了。”贝尔加和七八个工匠缓缓推出四门崭新的火炮,这些火炮就是帝国的制式火炮中最初级的臼炮!
臼炮是一种短炮身,射角大,初速低的一种火炮,其射程近,弹丸威力较大。矮人将大炮技术传进帝国之初最开始只有矮人加农大炮和矮人管风琴炮。
出色的帝国工程师根据实战需求又开发出了制作工艺更简单的帝国臼炮,帝国的工程师经过不断地技术升级,把臼炮改进成能抛射中空爆破弹的短管重型火炮。
矮人加农炮虽然具有超强的远程破甲杀伤和反大型单位的能力,但是实心炮弹只能最多打中单个目标。
臼炮炮弹则是可以在敌人军队人群中爆炸开来,释放出锐利的高温金属弹片来造成大范围的武器杀伤,堪比一位火焰系法师的火焰风暴。
被臼炮击中的队列往往整个横排都全部被撕成碎肉,要不就是变成断肢残臂的残疾人,中了大炮的炮弹可以说九死一生,中了魔法的范围能量伤害那就是十死无生。
发射臼炮也是一件专门的技术活,炮手要能成功预测臼炮炮弹的弹药装量和长引线的燃烧速度。
不是没有臼炮炮手刚刚把臼炮炮弹装上炮口就爆炸的惨案,连同正副炮手和地面上的备用炮弹周围几门大炮一起被炸上了天,最后人们只找到了炮手的衣服碎片,没有找到炮手的骨灰。
这就是为什么臼炮炮手都是虔诚的战争之神阿尔巴的信徒,相信他们随身携带的阿尔巴幸运物品可以免于让他们死于炮弹爆炸。
工匠们把四门臼炮推出铁匠铺的制作车间,矮人工程师用一块脏毛巾擦了擦了自己满手黑色的油污,再把自己的护目镜扒开,吹了吹自己身上得黑灰。
匠人们小心翼翼推着其中一门臼炮的木质车轮炮架,把臼炮推到距离铁匠铺大概一百多米的空地上。这门刚刚新出厂的臼炮身上喷了一个醒目的白色一号,看来这门炮是整个子爵领的第一门臼炮。
不远的山丘上已经树立了一个标靶,大约有五六百米左右,这次大炮试射吸引了索尔城堡和周边村庄不少的佃农、自耕农、军士等吃瓜群众。
贝尔加缓缓地抱着两个炮弹走到第一门臼炮旁边,除了他之外的工匠们都跑到了几十米的安全距离之外,矮人工程师老练的把炮弹轻轻放到地上,再小心翼翼的往第一门臼炮里面装填进事先就预备好的发射药,摸了摸了又黑又粗的炮管,终于一切发射炮弹的准备完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