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下午,厨房里的事情全部忙好,陈总管叫家兴一同上坡再去买点东西,家兴正好也要到朝天门去料理私人的事,包括理发等。于是两人就一起离船上了岸。陈总管先买了些味精,辣椒粉,盐。家兴又去买了双力士鞋,到旧书摊买了几本旧书,包括那本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
这时已有七点多钟,搬运工人大多已来到码头。码头上已经停好一条等待卸货的货船。几十名搬运工人,开始有序、熟练地,把船上的货物抬的抬、扛的扛,运进码头上的仓库。这位张老板,不停地给这些搬运工人发放记数的竹签。家兴在张老板身旁站了好长时间,没有机会同张老板搭话。
“爱芬,小李醒了。”
家兴睁开双眼,看到了眼前的人确实是周医生。现在他清醒了,一切都明白了。他是又一次得救了,他的命还真大呢!
家兴又把和程大哥是很要好的兄弟等情况说了一下。张老板一听就高兴地说:“你怎么不早点说,姓程的也是我的好朋友,我们还带点亲。现在他知道了这个陈总管做了如此缺德、丧尽天良的事,一定在为你着急。程玉成的事,也是我张某人的事。阿弟,你这个忙我帮定了!阿弟,你姓什么,叫什么名字?”
家兴听后觉得有希望了,这位老板还真善解人意。他立即开门见山地说;“是的,我昨夜想了又想,现在只有你张老板能救我,让我在你这里卖一份苦力。除此之外,我没有别的任何办法,可能就只好饿死、冻死在这朝天门码头上!”
许爱芬惊叫了起来:“周医生,您来看,这不是轮船上的小李,李家兴,李大哥吗!怎么躺在这地上?”
小许就去倒了碗开水,过来一匙一匙地喂到家兴嘴里。家兴喝完开水又睡着了,又睡到第二天的早上才醒过来。这下家兴的高烧第二天完全退去,人已清醒,头也不痛了,就是觉得身上没有力气。
通过这几天同家兴的接触、了解,许船主的爱人对这个上海青年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想把家兴留下来。许船主和女儿许爱芬也有相同的想法。
“昨夜睡在侯船室,早上吃了碗光面。”家兴说了实际情况。
再说这许船主和赵爱纯这次离开重庆,到了宜昌,接到民生公司通知,两人一起调到上海跑重庆的另一条客轮上去任职。他俩在宜昌等了两天,上海方向开来的客轮到了宜昌,他俩就到客轮上任。客轮在川江上航行了八天到了重庆。许船主和赵爱纯一下船,就一起回到了家。见了家兴非常高兴。他们也知道了,是陈总管蓄意把家兴甩在朝天门码头,而不是像陈总管回到船上时所说的,是小李自己误了上船的时间。
家兴在周医生家住了一个星期,了解了许、赵两家许许多多的情况。小许明年高中毕业,要去考大学,前些日子,几人在重庆游玩时,家兴听程大哥提起过,说她要准备到上海去读大学。这几天,他还帮小许复习了功课,特别是英语。
等到稍微有了一点空隙,家兴马上礼貌地说:“张老板,您早,您辛苦了!”
“睡在码头侯船室的长椅子上。没有被子,被子都在船上,船已开走了。”家兴照实说了。
家兴的身体复原后,周医生就乘班轮回宜昌医院上班去了。
“你在重庆有家吗?有朋友吗?你好像是上海人。”张老板好像关心起这个家兴。
“我口很渴,我要喝水。”家兴有气无力地说。
家兴看着电报不得不信。
姓张的一看,是船上伙食房里打杂的小青年。过去,家兴常路过这里,两人相互打打招呼,所以有点熟悉。但是张老板不知道这个青年的真姓大名,而家兴知道他姓张,因为码头工人都叫他张老板。
“这一点你们就不懂了,从四川买东西到上海,主要是买大米。大米是云阳的最好,而且价钱又公道。真的,不骗你们的。”陈总管还是笑眯眯地说。
周芬凑前一看果然是小李,怎么躺在这地上,这是怎么回事。张老板看到上来的人是许小姐和周医生,都是熟人。有医生不请自来,确实是件好事。张老板就向两人简要说了事由。周芬听了,一切都明白了。她先检查了一下病人的瞳孔,搭了搭脉搏说;“是发高烧而虚拖!快,张老板,你赶快找人把小李背上坡,喊辆车子把他先送到我家去。”
第二天下午,船到了重庆,还是老规矩停在朝天门码头。已到隆冬季节,川江的水位越来越浅,但是这条货轮排水量是五百吨,吃水较深。所以船一定要在枯水期到来之前,驶出川江。这次装、卸货只允许有两天时间,要快卸、快装。轮船必须在第三天一早驶离朝天门码头。伙食房里也很紧张,船停妥当,就组织人马上坡去采购鱼、肉、蔬菜等等。
“你是船上的?不要急,面马上就修好了。”理发师加快了速度,很快家兴的头发理好了。
第二天收了工,家兴跟随张老板到了王老大家中。说话间,家兴无意中提到许船主许天明,和他的女儿许爱芬,这王老大就换了口气。王老大说,他同许家的关系非同一般。又听家兴说起许小姐经常上船,是切磋学问方面的好朋友。这王老大就再也不讲任何条件地把家兴收下了。并且说只要你小伙子身体吃得消,在码头上想做多少时间都可以。工钱按常规发给,还可以适当从优,具体可由张老板掌握。
“你们三位小朋友不要着急,我已经收到我的王老板电报,他明天到云阳等我们,他带了一笔钞票,其中有一部分钱,是发给你们的工钱。”
“那船现在开到什么地方去了?”家兴这时是十分焦急地问。
家兴总算是又一次碰到了好心肠的人,这天下到底还是好人多。像陈总管这样恶的人只是极个别的。
“哪条船拉的汽笛?”家兴被突然其来的汽笛声惊醒了。
等人们七手、八脚把家兴弄到了周芬家中,周医生就先给家兴打了一针退烧的针,又作了一些冷敷等其他的降温处理。然后让他睡下休息,这两人守在病人身旁,等他醒来。
家兴听到耳边的吆呼声,醒了,用手揉了揉半睁半闭、睡意朦胧的双眼。然后睁大眼睛一看,天已大亮。他一骨碌从椅子上爬起身,伸了个懒腰,整个人觉得十分舒服。他起身在这长椅上坐定后,感到此时已饥肠辘辘,应该去找点什么充饥的东西。他摸摸口袋中剩下的钱币,还有三千元。这三千元,至少要用三天,得非常节约地使用。他到附近一家面馆里,吃了一碗光面,冰冷的身体觉得渐渐地暖和了起来。于是他就快步来到了码头找张老板。
周医生排除了家兴伤寒的可能。到了下午,家兴就好下床走动,也想吃点东西了。
但只见家兴工作的这条船,已经收起了铁锚和缆绳,掉转了船头,离开了码头。船尾的螺旋桨在急速地旋转着,卷起了一道长长的波浪。这波浪先是随轮船的掉头转弯,呈字形。轮船掉转头后,又拉响了汽笛,就一直向东驶去。这船尾的波浪就成了一道直线,在江面上翻滚着。轮船拖着这长长的、翻滚着的波浪,渐渐地向东而去。家兴呆呆地站在朝天门码头上,眼看着这条轮船越开越远,越来越小,在这嘉陵江、川江上,很快消失了。
这时两人正好走到一家小理发店门前。
“小李,你就在这家店里理发好了,我还要去买点东西。等一个钟头我就来,一同回船上去。”陈总管说完提着买好的东西走了。
“到云阳才给我们工资,我们买东西就来不及了。”小张说。
王千发
“要得。”家兴这下就很舒服地坐在理发椅子上,闭上眼睛,静下心来,由理发师来给自己美容了。
“这好像是船要起航的汽笛。”家兴还是说着。
“是水手程玉成借给我的。”家兴实话实说。
忽然,朝天门码头方向,传来了汽笛声,一个劲地响个不停。
“我是上海人,在重庆既无家,也无朋友。我在重庆是举目无亲!”家兴是非常着急地说。
家兴走进了这家小理发店,这家小理发店,只有三只理发椅子。三只椅子上都有顾客,而且墙壁的一条长凳上还有两个青年在等着。家兴只得在长凳上坐了下来耐心等待。他随手翻开刚才买来的那本《仲夏夜之梦》看了几页。等了不到一个小时,轮到家兴坐上理发椅。
“喂,起来,起来,不要睡了,天亮了。”
张老板动了恻隐之心:“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他仔细地打量了家兴,在他面前站着的是一个上海英俊青年,白面书生。现在落到这等地步,内中必有不凡的故事。
许爱芬在周芬家的厨房里烧开水,听到周医生的声音,立即奔到了家兴面前。家兴定神一看,果然是许船主的女儿许爱芬。看到家兴醒了过来,她很高兴。家兴也很激动。
陈总管:
一天下午快要收工时,他突然昏倒在地不省人事。在码头上劳动的工人都围了上来。张老板发现了这事,马上过来处理。说起来也实在是凑巧,合该家兴命不该绝。那已开走的船上的报务员赵爱纯的妻子周芬,上次跟船从宜昌来到了重庆,由于她不知道船提前开走,所以没有回得了宜昌。正好她母亲身体也不太舒服,就留在重庆照顾老人。这天下午,她、许船主女儿许爱芬,一同乘轮渡到江北有事,办完事又回重庆,在朝天门码头上岸。她俩上了朝天门码头,正在台阶往上走到一半的时候,看到一大堆人围在那里,不知出了什么事。
张老板听家兴说到程大哥,就问道:“哪个程大哥?”
“你们那位陈总管,我想想。想起来了,就在船要开前大约十分钟,他一个人提着东西急急忙忙的上了船。他上船前还同我打了个招呼。”张老板想着说着。
家兴在想,自己年已十八,是一个男子汉。况且有一定的社会经历,也已经闯过三关六码头,有应变能力。而且有一定的体力,又能吃苦。不用害怕,壮起胆子,沉着应对。他不断地鼓励、激厉自己!他思考了一会,站起来走到轮船买票窗口。看了看开往上海轮船的时间、班次、票价。到上海的客船十天一班,票价最便宜的是散仓,二十万元一张票。回上海只有乘客船。但路上还要吃饭,至少也要十万元。这两笔钱加起来是三十万元。这钱到那里去弄?他想来想去,去乞讨,还不至于走到这一步;自己有电工手艺,但在这人生地不熟的重庆,立即能找到雇佣单位,谈何容易;面前可以走的只有一条路,出卖苦力,到码头上去扛包!
家兴预感要出什么大事。理好发,他立即付了理发钱,不等陈总管回来,更顾不得去照照镜子,看看这个头发理得怎样,而是手里拎着刚才买的东西,立即拔腿向朝天门码头方向奔去。家兴三步并作两步,气喘吁吁地奔了大约十几分钟,赶到了码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