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殿
此时还是早晨,但是元和殿内已有几十人,陆陆续续元和殿外仍有人在向殿内走来。
元和殿是大夏朝会的地方。
大夏十天一次朝会,一个月一次大朝会。
大朝会是大夏在中枢任职的六品以上官员都要来参加,短的大朝会一天就能结束,长一点可能要三天。
九州之人,特别是读书人,他们的身体并不脆弱无力,多年的读书养气,让许多进入朝堂的官员,大部分都有先天的身体强度,对于熬个两三夜,轻轻松松。
不一会,元和殿内官员已经来齐,老太监喊了一声陛下驾到,夏启坐在龙椅上,殿内群臣行礼。
对于夏启,朝中是很尊敬这位皇帝的,从两年前亲政,基本已经控制了朝堂。
这两年又推进改革,成效显著,大夏也因此更强大,朝中各部对于夏启的改革,也是支持的,各部能从中受益,主要是不支持的都没了。
夏启的改革得到了军部的支持,夏启现在已经能够做到掌控军部,所以改革的阻力相对较小。
现在的改革仅仅是试行,此时军部已经能为夏启提供足够多的助力,毕竟大夏每年三成的税收都用来练军。
夏启问道:
“可有要事禀报。”一般大朝会夏启只会问这一句话,剩下的就是朝廷各部、军部与其他各部掰扯。
夏启不可能亲自下场,毕竟是皇帝,不可能每件事都要与殿内群臣争执,不仅有损威严,主要是累。
许多事情群臣在殿内掰扯几天,夏启听着,等到大朝会结束,殿内负责人再将事情汇总,呈上一个奏折,同意的打勾,不同意的打叉。所以何必在殿内争吵。
朝臣在殿内争吵,是为了不让问题矛盾激化到外面,有争执你在殿内解决。出了大殿,大家还是同事。
最后问题在汇总给陛下,由陛下决定,大家都能完美的履行各自的职责。
不过今天倒是个特殊的大朝会,有大事发生。
夏启发完话后,殿内现实沉默了一会,大夏朝堂的巨头们都默契的没有发话,像是在等待其他人发言。
此时,站在左侧中间的一位身穿青衣的中年官员出列说道:
“臣弹劾刑部尚书墨方讯,身为大夏刑部尚书,通敌卖国,出卖夏国国情,投敌齐国。”
这名青衣中年人是锦衣卫指挥使,朝廷诸多官员对这个部门极其忌惮,这个部门其他的不管,专查官员。就像朝廷诸多官员头上的一把刀,这让许多官员非常忌惮。
锦衣卫出手的次数极少,上次弹劾还是去年一位四品官员。但是这次弹劾的是一位二品大员,仅次于大夏九卿地位的人。
朝堂中哗的一声热闹了起来。
夏启看着朝堂也不说话,微微沉思。
殿内后面一位官员出来说道:
“马封你别血口喷人,墨尚书任职刑部二十年,从一介九品小官到如今刑部尚书,鞠躬尽瘁,如何为敌国间谍。”
殿内有许多官员在点头赞同,有的低声交谈。这位官员说完这些,看向前方一些朝堂大佬,为何不为墨尚书说话。
墨方讯在大夏做官二十年,从一介九品小官道如今的二品尚书,口碑极好,许多官员仍认为锦衣卫这是想刷存在感立威。
墨方讯并未说话,看着这大殿内的情况,而是沉思,因为需要有证据才能罪名成立,自己倒要这厮如何拿出证据把自己说成间谍。
锦衣卫指挥使马封继续说道:
“微臣之所以弹劾刑部尚书墨方讯,是因为臣有证据证明墨方讯通敌卖国。”
此言一出,殿内安静了许多。在这朝廷之内,你可以弹劾,但是证据要确凿充分。不然,可能就是你的官位不稳了,殿内群臣都在等着这锦衣卫指挥使是否能拿出确凿的证据,不然够他吃一壶的。
马封说完,拿出一叠信件,说道:
“锦衣卫近一年追踪,现已确定与墨方讯相关齐国密探三人,顺藤摸瓜,已控制其余密探二十六人。搜查与墨方讯相关信件两封,但均为提及墨方讯,仅有上官二字。
但万春楼内,墨方讯儿子曾在房间内与万花楼女子有数次接触。锦衣卫密探从中得到消息,墨方讯儿子之所以多次进入花楼,实为替墨方讯传递消息,那万春楼女子便是其中一位齐国密探。”
马封看向墨方讯,继续道:
“万花楼那名女子与墨方讯儿子已被锦衣卫扣押,其余密探已经开始行动,恳请陛下将墨方讯捉拿归案。”
马封说完便将两封信件呈上去,夏启旁边的老太监接过信件,呈给夏启。
夏启打开信件,看后沉默了一会,说道:
“墨爱卿可有辩解?”
朝堂中突然安静,夏启的话用了辩解而未用解释,这说明信件确实有问题,墨方讯也存在问题。
墨方讯起身说道:
“我儿墨洪本就是胸无大志,是禹都中出了名的纨绔子弟,微臣管教不严,以至于让齐国密探钻了空子,恳请陛下让臣亲自了结这逆子,微臣愿替儿子受罪,辞去刑部尚书一职。”
墨方讯说完,便向夏启跪下,认罪态度极其诚恳。但却把自己通敌的罪名只字不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