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兰溪码头。
自从李郡守发布告文开始,这码头上的灾民多了起来,他们都是旱灾的受害者。
“听说姬公主奉世子殿下的命令在荆州借到大批的粮食,来救济我们啦。”一个面黄肌瘦的男子和朋友说到。
“谁说不是呢!世子殿下好人呀!这天下总归还是有想着我们这些泥腿子的贵人的。”他朋友也很感慨。
现在幽州已经断粮几周了,每日大家靠政府发放的一点米粮加上自己寻的野菜果腹。
即是这米也只够一碗稀汤的,一家子人勉强维持饿不死的状态,本来在政府再一次缩减下发赈灾粮时,所有人都绝望了。
好在后面发了告示,后续的赈灾粮已经在运往幽州的河道上,大家只要再等一等,就都能吃饱肚子了。
“快看呀!是船队回来啦!有好多大船呀!”
“这怕是有几十万石吧?”
“我看不止,恐怕有上百万石了,这下总算安心了,我家小子终于能吃餐饱饭了。”
“年轻男子都快去码头,那里有官府人员招募青壮搬运粮食,事后能优先领取赈灾粮,还能额外领取三斗米呢!”
人群中一个喊到,刚刚还聊的火热的人们纷纷往码头挤过去,毕竟这灾荒年月三斗米能救命的。
闻讯赶来的青壮越来越多,好在官府听说运粮船回来了,也排了一个营的官兵到码头上这才维持住了秩序。
“姐姐,快看,码头上好多人呀!”玉兰看着溪兰码头摩肩擦踵的人们。
牡丹点点头,美目看着瘦骨嶙峋的灾民,心中的心结总算解开了,如果那200多位影密卫不死。
那么这千千万无辜的百姓将死于饥荒,不说杀一人救万人是对,但起码对得起这幽州百姓。
姬牡丹想着,目光凝烈起来,下次她不会再有先前的顾虑,杀人者,人恒杀之。
在幽州百姓因为救济粮到来而欢欣鼓舞时,我们幕后黑手左忘川已经游历至河北翼洲。
翼洲地处扬州之北,幽州之南,与这两周相邻,春有扬州的江南风光,冬也有北国的雪景。
早年,左忘川游历至此洲,听闻嵩山之上有一千年古刹,虽然上山祭拜礼佛的人不多。
却在嵩山的周边村庄有很多虔诚的信徒,甚至有的村子整个村庄都信佛。
起初左忘川也只是认为这是佛教中人以信佛之由行敛财之举罢了。
但是偶有听闻,此处寺庙少有收取信徒钱财,在灾荒年月还会免费施粥,而这些粮食都是由他们寺庙长年累月自己耕种所得。
又因为宗教免税政策,就累计了大量余粮,现在寺庙中僧人也都是以往灾年幸存下来的孩童。
他们被佛所救渐渐也走上了礼佛的路。
那年满怀好奇的左忘川登上了这座雄伟的山峰,拜访了这座千年古刹。
站在法华寺门前,一种历史的厚重扑面而来,陈旧而坚固的庙墙,破损的砖瓦却能很好的起到遮雨挡风的作用。
大殿中青铜所铸的佛陀、菩萨虽然陈旧但每日还是被僧人们打理的一尘不染。
当年左忘川旁若无人的走入这大殿中,站在这里思考着问题时,主持方丈鉴真大师正好领着小沙弥从大殿路过。
“这位施主,现在是闭殿时间,拜佛求愿要等明日上午。”鉴真提醒左忘川到。
“主持师父,这大殿里没有人呀?!”一旁的小沙弥看着空无一人的大殿,有点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嗯!?”鉴真大师虽然80高龄了,但有人和没人还是分的清楚的。
本来一脸慈祥的鉴真,难得露出了严肃的表情。
“渡劫,你先下去领着师兄弟开始作晚课,我有客人要招待。”鉴真就这样打发走了沙弥渡劫。
“阿弥陀佛。”
“敢问施主是哪方圣贤高人,来我法华寺有何贵干?”鉴真先施佛礼再询问左忘川。
左忘川好奇的看着鉴真,这还是第一次有人在元遮术之下看到他。
“和尚你能看到我?”左忘川问出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