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烟起,战火临,玉龙关外大军压境,凝重的氛围冻结了空气。
“将军,已经查明,关外四大部族悉数到齐,领头的正是号称天可汗的完颜覆。”
“初步统计步足40万、轻骑20万、弓弩手不详、攻城器械若干。”一位披甲侍卫向站在城头的老将军汇报到。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看来这完颜覆已经完成草原的大一统,这对我们大顺可真是个坏消息。”
说话者头戴紫金盔,身负大光明铠,领着一众将士站在城头的正是年过6旬的镇北元帅戚长安。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戚长安身出满门忠烈的戚家,先祖随顺高祖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被高祖赐予丹书铁券,领一字并肩王,世袭罔替。
可戚家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自持功勋享那荣华富贵,而是向顺高祖讨得梁地,于这玉龙关守帝国之疆。
后穷尽几代人心血终于压的北胡不敢南下袭扰边疆,而戚家将士的尸骨也埋满了一处不知名的小山丘。
皇帝有感戚家的付出,加封此山丘为戚家陵,令皇家工匠赶赴梁洲修缮陵墓,享万民之香火。
自此天下有文称:“大顺有国柱,天倾亦不倒。戚家军魂在,胡马不犯疆;上安君帝心,下抚百姓身。捐躯赴国难,青山埋忠魂。”
这戚长安为将40载,参加和指挥的大小战斗几十场,与北胡争斗未尝一败,其四位儿子,戚忠、戚礼、戚信、戚义皆战死沙场。
好在每位皇帝有感戚家门人死伤率高,每年都会大量赐婚戚家后辈男子。
这让他们成年之后皆已成婚,诞下子嗣后方能入伍从军,所以戚家说不上枝繁叶茂总归是后继有人。
“这次完颜覆来势汹汹,逼近玉龙关怕是有所图谋。”戚长安身旁的一位将军说到。
“无妨,现在草原诸部正是春牧之时,错过春天这肥美的草野,他们蓄养的畜牧挨不过这个冬天。”
“孰轻孰重,我想这位雄鹰完颜覆还是心中有数的。”戚长安打断将军的话,笃定的说到。
这是戚家几代人总结下来有关胡人的习性,只有到了寒冷的冬天,北胡才会变的危险。
因为不事耕种的他们,到了冬天才会粮食紧缺,为了部族的生存他们才会南下劫掠。
“让战士们开锅烧油,准备金汁、箭弩以备不测。”戚长安虽然肯定但老道的他还是吩咐将士做好完全的准备。
“是,元帅大人!”令命之人快步下了城楼。
戚长安静静的看着关外的胡虏抵近弓弩射程的极限距离,他们终于停下。
看着前排的步足从中列分开,中间留出足够的通道,一辆四匹骏马拉着的车帐缓缓驶出。
车帐用金线绣满了铭文,支架由通体雪白的象牙做支撑,羊脂白玉做装饰。
车帐前一杆大旗矗立,上面所绣一头狼仰头长啸,有王者之风。
缝隙中隐约可见一道人影端坐在车帐中,在他挥手之际,车架侧面的一道骑士,自队伍中走出。
他骑着马缓步来到玉龙关城门前,头戴毡帽身穿皮甲的他先是右手扶胸弯腰施骑士礼。
“完颜部,天可汗座下第一勇士拓跋术前来会见戚老将军。”他抬起头高声喊到。
这纯正的中原口音小小的震惊了一下玉龙关城将。
“我就是戚长安,不知你部率领大军前来玉龙关意欲何为?”戚长安发出质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