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备森严的张府中被肃静的气氛笼罩,这氛围被张三匆匆的脚步声所打破。
他来到内堂,如平时一样向管家通报后,等待老爷的召见。
不一会张管家示意他跟着进去,他们来到一间简朴的书房中。
如果这不是张府可能都不会联想到这是张苍的书房,没有金雕玉砌的奢华,有的只是笔墨纸砚,书籍成堆。
而我们的张郡守正伏案办公,似乎也很勤勉,如果是第一次来的人或许会认为他是个勤政爱民,两袖清风的好官。
事实上张苍年轻时,确实也曾经造福一方,如同很多年轻学子一样高喊为官要为国为民,斩邪除奸。
那是什么让这位曾经的屠龙少年如今化作恶龙的呢?
这也和他的亲身经历有关,少年时的张苍家境贫寒,但少年聪慧,不说才高八斗也是独树一帜。
一路读书进取,不断突破桎梏,最终殿试以榜眼及第,因为心存志骄,没有像其他高中的学子一样去一一拜访京都高学,大儒。
也没有依从招揽他的党派,更无银两贿赂高官,本身又无背景依靠,又因为他之骄傲被同乡所妒。
在补阙之时更是被人在上官那里上了眼药,就这样本来成绩不如他的学子得了好的空缺。
而他这位同年榜眼只捞到一个穷乡僻壤的县令,这是他第一次在明面上尝到了不公平待遇。
他虽然愤恨,不甘却也无奈,只得背上行囊赴任去了,此行他满腹热血,发誓要做出一番政绩。
起初也和他的愿望没太大出入,他顺利接任县令,并励精图治勤政爱民。
施政也多从百姓的角度出发,也从不收受贿赂,公平公正廉政亲民的他受到当地老百姓的爱戴。
这让他感到很是满足,可是好景不长,因为在他利民的同时也损害了当地乡绅地主的利益。
一开始地主乡绅们想通过贿赂利诱的方式来联合这位新县令,可看张苍一副油盐不进的样子,他们放弃了,所备用的手段也更激进。
他们设下陷阱,利用家中仆人装扮成农户以重要事由引诱张苍来到一间民居,又把事先掳掠来的民女扒光衣物放在其中。
等到张苍进入房间后,他们迅速用混合了催情药的迷烟灌入房间,而跟随他来的两名捕快也早都被重金收买。
结果就是张苍被前来寻找失女的农夫们抓了个人赃并获,有苦难言的张苍被百姓扣押。
次日就被当地知府问罪,但由于张苍官服在身,不能屈打成招,他又死不认罪,知府也明了案情原委,经不起调查。
知府只好亲自出面暗示其中原委,让他与当地乡绅和解,张苍见此也只得死心答应和解。
从牢狱中出来的张苍也迎来了他人生的至暗时刻,以前爱戴他的百姓依旧是夹道相迎。
可迎接他的不在是高声的赞美,而是沉默的愤恨、猜忌、怀疑和失望。
看着这些百姓,张苍悟了,不伦你以前对他们有多么好,多么公正廉明,只要被人稍加诱导,他们最终还是会走到你的对立面。
张苍回到县衙府就闭门谢客,三日里除了吃喝拉撒,其余时间都一个人待在书房中。
第四日,张苍从书房中走出,在外人看来似乎没什么变化,但从他隐含冷光的双眼可以看出,他不再是以前的张苍。
果不其然,恢复县令工作后,他接连邀约本地的地主乡绅来家做客,并和他们相谈甚欢。
颁布的政令也逐渐向地主阶级倾斜,他收敛横财,压榨民脂民膏,横征暴敛下的百姓叫苦连天。
可权商勾结下,百姓自然没有任何话语权,张苍也通过钱财这种白黄之物贿赂上司权贵。
纠结乡党,结识权贵,一时张苍变的长袖善舞起来,这也铺就了他的青云之路。
敛财贿赂,再敛财再贿赂周而复始,他的官职也从县令一路直升到郡守这等封疆大吏。
当然其中也受到了敌对政党的打击,可羽翼丰满的他一次又一次的化险为夷,也练就了他多疑狡诈,阴狠歹毒的性格。
从此张苍为官不知民间苦,只为做这人上人,比如这次燕北洲的天灾之苦在张苍看来不过赚取国难财的又一次机会。
至于受灾百姓的死活,不在他张苍的管辖之内,这些愚昧无知的动物过了灾情稍微休养生息就会再度泛滥。
郡守府张苍书房中。
一身儒生打扮,面色清冷的张苍听闻张三的汇报后,陷入沉思,没有急于一时的下达安排。
“张三你下去安排马车,在正门等候,我一会就到。”张苍出言打发张三出门去做准备。
等张三走后,张苍把心腹管家叫到身边并递上一块令牌再耳语吩咐他去做一些必要的事。
等到管家领会他的意思后才打发他去做事,而张苍转头隔空看向张维之的房间的方向久久不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