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一章,其实我也在说自己。
总以自我的意识去理解人,一个人很难理解,也很难改变。
为什么说孔子都是言传身教的,因材施教,因为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识,所以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导别人。
自身学问没有这么大时,去教导,难免会出错,而可能由于自己一个盲目的认知,导致影响别人的生活。这一点,我是不好的。当然我是主张你自行思考,也不用考虑我文中所说的观念。
若你觉得好,那自行吸收;不好,就弃之若鹫。
这本书从根本上的意义来讲,是自我对这个世界的观感,也是自我的精神食粮。
那为什么?我要写这本书呢?答案也在文中,也能找到。
有些话能讲,而有些话不能讲,其中意义,要自行去思考。
人是不喜欢别人教导自己的,这一点我也深知,所以我也在写一些自我的感知与认知,同时也记录我的成长。
有些事需要去做,而有些事却不能做。
所以,从根本上来说,误人子弟,这一句话,我也是郑重向你感到抱歉。
时代是内卷化,不仅仅是互联网,各行各业都是现状,基本达到趋于饱和的状态。
我写书的目的,就是吸引一些在心灵上寻求答案的人,也不必去东奔西跑,去向同一层的人,寻求到自己心灵的答案。
解铃还须系铃人,一切都在自己心中,当然引导是有必要的,若没有引导,就会陷入迷茫的状态,兜兜转转。
同时今天,我也思考了有无的关系,之前不明白相为何物?
现在也突然懂了,相就是欲望,人的自我欲望,一切根本的所在,就是人的欲望。
而无是什么?无就是外在,而无是建立在有的基础上,这个有,就是己身。
我说的比较通俗易懂,当然里面也包含了废话。
这也是我自身学问没有这么大,用一些干净的字眼去提炼出来。
很多人追求无,而这个无偏离方向的,至于是什么方向,这个要自行思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