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一年多前,不知道是遇到了什么,杨紫霆变得故态复萌,而且更加的异想天开,整日里神神叨叨,如果不是说话做事思路清晰,几乎被视为得了疯病了。
三个月之前回到长安,更是做了几件了得的大事,或者说,闯了几件了不得的大祸!
先是跑到弘农杨氏大闹一番。
说起来,杨家属于弘农杨氏的远亲旁支,连杨士新都搞不明白属于哪一支了,只是有一些家族信物,武德年间到弘农认祖归宗,经过几年的努力,因其薄有家产,弘农杨氏也认了其族人身份,弘农杨氏的身份也为杨士新提供了不少便利,虽然银子也掏出去不少,不过总归有了个不错的身份。
杨紫霆大摇大摆的到了弘农杨氏,要求将其父添为弘农杨氏的嫡系族人,并且另建堂号分支,和现任族长平起平坐。
还声称自己得上天所授,一身神鬼莫测,惊天动地的本领,真正的身份血统更是高贵显赫,与杨氏族长平起平坐已经算是谦逊有礼了。
牛皮最大的一句就是,假以时日,唐皇必封我为一字王,分疆裂土,世袭罔替。
结果很明显,被人当疯子赶了出来,连弘农杨氏的远亲旁支身份都给剥夺了,被狠狠的羞辱了一番,弄了个灰头土脸。
弘农杨氏这样的高门大族,可不是隔壁傻呆呆的小屁孩那么容易糊弄的。
在弘农杨氏那里碰了钉子,居然又跑到蜀王李恪的府上,和到弘农杨氏的说辞差不多。(历史上通常称李恪为吴王,不过吴王是贞观十一年改封,之前到贞观二年被封为蜀王。)
说起这李恪,身世有些复杂,其母为隋朝隋炀帝的女儿,身兼隋唐两代的皇室血统,尊贵无比。
隋朝皇室,声称其出身与弘农杨氏,和弘农杨氏的关系不一般,杨紫霆在弘农杨氏碰壁,然后再到李恪这里,同样是有迹可循。
这李恪身为李世民的第三子,对未来的皇位也是野心勃勃,身兼隋唐两代的皇室血统,尊贵是尊贵,背后有前隋权贵的大力支持,但正因为如此,也变得相当尴尬。
毕竟唐代隋不久,唐太宗李世民,以及唐朝的功臣权贵,可不想有隋朝复辟的风险。
所以李恪是求贤若渴的,谦逊有礼的,虽然李恪没有亲自出面,不过也没有弘农杨氏那样骄横自大。
态度嘛,就是可有可无,待价而沽的感觉。
本来这还算好的,毕竟这次吹牛皮没有惹什么祸,满世界嚷嚷要做一字王,要分疆裂土,要世袭罔替,虽说也犯了忌讳,不过总体而言,出发点还是忠心爱国的。
要命的是,杨紫霆最后提了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条件,要求李恪之母杨妃认杨士新为叔父,认自己为弟,李恪认杨紫霆为舅父,这算是捅了马蜂窝了。
李恪比杨紫霆还大上三四岁呢,而且还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小商人之子,张口叫舅父,堂堂的皇子能忍吗?
更何况这里面还有杨妃,有了杨妃自然就牵扯到了李世民,连皇帝的辈分都要跟这往下降,这祸闯的,比大闹弘农杨氏要大了不止百倍千倍。
这事惊动了我们的千古明君,唐太宗李世民皇帝陛下,也许是李世民听说这件事的时候心情很好,为了显示仁君的气度,因此“朕赦你无罪”。
想多了,无罪是不可能的,也就是杨紫霆全家流放三千里,没要人命,但跟要人命差不多。
杨家在哈立德的帮助下,散尽家财向李恪相求,李恪得了实惠的同时,也想卖一卖宽仁大度的美名。向李世民求了情,李世民夸奖了李恪的气度胸襟,同时也松了口。
松了口的结果,依然不是无罪,而是“暂不治罪,以观后效”,有些含糊其辞。
通常到了这个地步,杨家要做的,就是离开长安城,远远的自我流放,到偏远的蛮荒之地。毕竟“以观后效”,再让李世民或者李恪看到,“后效”可能马上就来了。
昨天晚上在长寿坊的客店将就了一晚,马上一家人就要凄凄惨惨的离开长安城,说起来不幸中的大幸,Uwww.knshuo好在杨士新久在西域行商,现在有哈立德在,全家人正好自我流放到西域,也能落下脚来。
杨紫霆有一个后母,还有三个姨娘,也就是父亲的小妾,后母生了个妹妹,三个姨娘生了两个妹妹一个弟弟,弟弟最小,只有五岁。
冗长的回忆连绵不绝,杨紫霆可以感受到这些记忆里那种疯狂的感觉,毕竟这么荒唐,捅这么大篓子的人,不能以常理度之,确实算是疯疯癫癫的。
哈立德在杨紫霆发呆的时候,出去了一会儿,回来之后继续磨牙唠嗑,“杨贤侄,刚才我出去看了看,没有人被黑耳异虎袭击过,咱们的行李马匹也安然无恙,莫要担心,想必这老虎也就是趁着天没大亮偷点吃的,不会吃人的。”
“我和你父走西域这条路不知道多少次,无需担心安全,西域虽苦寒,不过呆习惯了也好,咱们到了那边,还可以重新走去大食的商路,我还是有些人脉,远不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哈立德和杨士新相交莫逆,十几年的交情,杨家有难,他出钱出力毫无怨言,没有半点疏离,虽然对长安的繁华颇为不舍,不过身为大食人,习惯了风沙苦寒,对于带着杨家去西域,并不觉得受了牵连。
杨紫霆闯了这么大的祸,哈立德也只是安慰劝导,实乃憨厚长者。
杨紫霆心情有些郁郁,愁眉不展,刚刚来到大唐的长安城,凭借后世得来的见识,怎么着也要在贞观之治里闯出一番名头,结果倒好,屁股还没坐稳就要去西域,西域在这个时代是真正的不毛之地,怎能让人甘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