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二人望天兴叹,感触无限。
“师尊,我这次下山,遇到了很多事情,心生了更多疑惑,还望师尊一一解答。”
大衍真仙略一点头,示意他说下去。
“一问何为天道?为何天道不公,人、妖何以生来不同?”
大衍真仙沉吟片刻,缓缓答道:“所谓天道,即是这牢笼的规则。如不知牢笼从何而来,便不会知晓天道规则如何运转。是以,为师解答不出!”
“二问何为造化?为何造化万物,有生有灭?生来何用,死而何往?”
这次,大衍真仙迟疑的时间更长,暗叹一声答道:“所谓造化,亦是这牢笼的规则。规则如此便是如此,它要你生便生,要你死便死。这一生一死之间有何用处,为师看不透!固此问,为师解答不出!”
“三问何为因果?为何因果循环不息?因从何起,果到何止?”
大衍真仙闭目思索良久,迟迟不敢作答。连他自己也琢磨不透,如何解答?最后,他疑惑地说道:“我以为,身在牢笼便是因,破牢而出便是果。我还身在牢笼,无法看破。此问,为师亦解答不出!”
这三问,是替义姐发问。她独处湖底,孤苦万年,方小虎能替他做的,也只有这些。
虽然师尊一问三不知,但方小虎并不沮丧,反而从字里行间感获良多。一切难题,只等站在牢笼之外,便会迎刃而解。
然而,大衍真仙修炼了七万八千年,尚且身处牢笼之内,自己何时才能破笼而出,知道一切的真相呢?
“师尊,弟子历练期间,偶遇罗湖公主,她是真龙仙君的女儿。父女二人相见后,真龙仙君诉说了封魔一役的始末后,便自毁魂魄,以身殉道了!”
听闻此话,大衍真仙神色黯然,却没有插话,听小虎继续说下去。
“弟子已经知晓鸿蒙老祖的来历,似乎与弟子昏迷时的梦境有关。大圣也有过同样的梦境,师尊可知道其中的关联吗?”
大衍真仙并没有直接回答,反而说起了一段悠久的往事。
数万年前,他与真龙仙君在仙界结识,成了至交好友。二人时常论道切磋,促膝长谈。一日,二人偶然得遇鸿蒙老祖,被老祖的学识和修为所折服。
当时,鸿蒙老祖就已经是仙界高层的核心人物,独自拥有一颗修真星辰,便是日恒星。鸿蒙老祖掌握着仙界的终极隐秘,对大衍、真龙二人来说,他无疑是需要仰望的前辈高人。
在他那里,二人得知了牢笼之说,知晓了万物演化,难脱牢笼的真相。这个真相对二人的打击不小,也坚定了他们突破牢笼、寻求真相的执念。
他们还知道了鸿蒙老祖为寻求真相,所做出的牺牲。
早在数百万年前,老祖就推断,魔界很有可能独立于天地牢笼之外。便施展大神通之术,身化千万分身,从方圆界的底层着手,查找魔界的所在,以期了解这天地牢笼的真相。
可是,数百万年来,魔界诸魔横加干涉。每每在有线索之时,就现身方圆界,将他的分身杀死,重入轮回。似乎魔头们一早便得到消息,竟比鸿蒙老祖感应到的,还要提前一步。
仙魔无数次大战下来,令方圆界元气大伤。许多方圆界的牢笼被强行打破,天地元气泄漏,成了修真之人的绝地,不再适合修炼。到现在,只剩下四个方圆界完好无损。其它的,则都成了凡人的世界,再无半个修真之人。
方小虎如今所在,正是四个方圆界之一,仙界唤它为“青云界”。
方圆界是仙界的基石,若方圆界全部损毁,则再无修真之人修炼成仙。长久下去,仙界断了血脉延续,便会名存实亡。所以,仙界高层倾尽全力保护剩余的四个方圆界,不敢再让它们受到魔界的伤害。
世间之事,有得必有失,利弊平衡正是牢笼规则的一部分。这四个方圆界,有了仙界的庇护,虽然永世安宁,但其中的众多分身,却也断了魔界的线索。与此相反,那些损毁的方圆界,虽然只剩凡人,却因牢笼被破,对天地的摸索有了长足长进。鸿蒙老祖当初撒下的分身种子,也在数百万年的摸索中,渐渐窥到了一些魔界的端倪。
可惜的是,这些分身在破损的方圆界内,历经无数轮回,全部成了凡人。若他们永世无法修真,便永远无法唤醒万世轮回的记忆,魔界的线索便会在无尽的轮回中消散。
鸿蒙老祖也知道其中的利害,怎会任由数百万年的苦心毁于一旦?他经过几十万年的验证,终于想到了一个万全之策。那就是:引凡人分身,到完整的方圆界,异世重修。
此事想来容易,真正实施起来却千难万难!
一介凡人,想进入另一个方圆界的牢笼,谈何容易?即使修真之人,在没有得道成仙之前,也休想破笼而出,何况是凡人之躯?即使强如鸿蒙老祖之流,也是力有不逮。他可以强行打破方圆界的牢笼,却无法改变牢笼内的规则。
↑返回顶部↑